Results 1-50 of 50 (Search time: 0.003 seconds).
Issue Date | Title | Author(s) | Relation | scopus | WOS | Fulltext/Archive link | |
---|---|---|---|---|---|---|---|
1 | 2012 | 黎貴惇的學術與思想 | 鍾彩鈞 | 台北市 | |||
2 | 2012 | 黎貴惇《大越通史》的文化意識 | 鍾彩鈞 | 黎貴惇的學術與思想 (臺北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
3 | 2010 | 高景逸的易學思想 | 鍾彩鈞 | 出土文獻與傳世典籍的詮釋──紀念譚樸森先生逝世兩周年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4 | 2013 | 高景逸學思歷程研究 | 鍾彩鈞 | 東亞視域中的儒學──傳統的詮釋 (臺北市 : 中央研究院) | |||
5 | 2010 | 陸象山的心性論--勞思光方法論的運用 | 鍾彩鈞 | 萬戶千門任卷舒──勞思光先生八十華誕祝壽論文集 (香港 : 中文大學出版社) | |||
6 | 2015 | 陸世儀的應用儒學 | 鍾彩鈞 | 儒學的理論與應用──孔德成先生逝世五周年紀念論文集 (臺北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
7 | 2004 | 陳白沙的自得與自然之學 | 鍾彩鈞 | 明清文學與思想中的主體意識與社會:學術思想篇 (臺北 : 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
8 | 2004 | 陳來《中國近世思想史研究》述評 | 鍾彩鈞 | 孔子研究 82,頁114-120 | |||
9 | 2005 | 道德與生命──孟子養氣說的文化意涵 | 鍾彩鈞 | 文化自覺與社會發展──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世界論壇論文集 (香港 : 商務印書館) | |||
10 | 2010 | 跨文化視野下的東亞宗教傳統:體用修證篇 | 鍾彩鈞 ; 周大興 | 台北市 | |||
11 | 2015 | 越南與中國模型 | 鍾彩鈞 | 東亞視域中的越南 (臺北市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
12 | 2009 | 論羅近溪的歸宗儒學 | 鍾彩鈞 | 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情、理、欲──學術思想篇 (臺北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
13 | 2009 | 論孔廟的祭祀與經營 | 鍾彩鈞 | 孔孟學術思想──孔子二五五九週年誕辰紀念特刊 (高雄 : 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 |||
14 | 2009 | 羅洪先集補編 | (明)羅洪先撰; 鍾彩鈞主編 ; 朱湘鈺點校 | 台北市 | |||
15 | 2009 | 羅念菴論家族與道德 | 鍾彩鈞 | 中國學術思想論叢──何佑森先生紀念論文集 (臺北 : 大安出版社) | |||
16 | 2009 | 羅念菴的經學 | 鍾彩鈞 | 經學與中國哲學 (上海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
17 | 2010 | 羅念菴的宗教意識 | 鍾彩鈞 | 跨文化視野下的東亞宗教傳統──體用修證篇 (臺北市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
18 | 2018 | 甘泉先生續編大全•補編 | (明)湛若水著; 鍾彩鈞審訂 ; 游騰逹; 王文娟點校 | 台北市 | |||
19 | 2017 | 甘泉先生續編大全(上下) | (明)湛若水著; 鍾彩鈞 ; 游騰達點校 | 台北市 | |||
20 | 2015 | 王龍溪〈《大學》首章解義〉考釋 | 鍾彩鈞 | 王叔岷先生百歲冥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市 :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 |||
21 | 2011 | 猶太與中國傳統的對話 | 鍾彩鈞 ; 周大興 | 台北市 | |||
22 | 2006 | 游酢的經學思想 | 鍾彩鈞 | 宋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
23 | 2017 | 泉翁大全集(一至四冊) | (明)湛若水著; 鍾彩鈞 ; 游騰達點校 | 台北市 | |||
24 | 2015 | 東亞視域中的越南 | 鍾彩鈞主編 | 台北市 | |||
25 | 2013 | 東亞視域中的儒學:傳統的詮釋 | 鍾彩鈞主編 | 台北市 | |||
26 | 2011 | 李見羅的止修思想 | 鍾彩鈞 | 黃宗羲與明末清初學術 (中壢 : 國立中央大學出版中心) | |||
27 | 2004 | 李光地的易學思想 | 鍾彩鈞 | 第三屆國際暨第八屆清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高雄 : 國立中山大學清代學術研究中心) | |||
28 | 2005 | 李光地易學方法略論 | 鍾彩鈞 | 清代經學與文化 (北京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
29 | 2006 | 書評:The Yijing and Chinese Politics: Classical Commentary and Literati Activism in the Northern Song Period, 960-1127, by Tze-ki Hon. Albany: SUNY Press, 2005. Pp. xi+217. | 鍾彩鈞 |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29期,頁298-303 | |||
30 | 2004 | 書評:Cheng-Zhu Confucianism in the Early Qing: Li Guangdi (1642-1718) and Qing Learning, by On-cho Ng. Albany: SUNY Press, 2001. Pp. ix+258. | 鍾彩鈞 |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25期,頁366-375 | |||
31 | 2012 | 書評:A Northern Alternative: Xue Xuan (1389-1464) and the Hedong School, by Kee Heong Koh.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11. Pp. xiii+353. | 鍾彩鈞 |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40期,頁231-240 | |||
32 | 2009 | 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情、理、欲—學術思想篇 | 鍾彩鈞 | 台北市 | |||
33 | 2004 | 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主體意識與社會—學術思想篇 | 鍾彩鈞 ; 楊晉龍 | 台北市 | |||
34 | 2017 | 明代程朱理學的演變-勞、牟二先生詮釋理論的應用與反思 | 鍾彩鈞 | 中國哲學史書寫的理論與實踐 (臺北市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
35 | 2018 | 明代程朱理學的演變 | 鍾彩鈞 | 臺北 | |||
36 | 2020 | 明代心學的文獻與詮釋 | 鍾彩鈞 | 台北市 | |||
37 | 2016 | 明代嶺南兩種朱子選集研究 | 鍾彩鈞 | 湛若水與當代社會 (廣州 : 廣州出版社) | |||
38 | 1993 | 國際朱子學會議論文集 (上、下) | 鍾彩鈞編 | 台北市 | |||
39 | 2013 | 四書私存 | (明)季本撰; 朱湘鈺點校; 鍾彩鈞校訂 | 台北市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
40 | 2013 | 善餘堂文集 | (清)江永著; 林勝彩點校; 鍾彩鈞校訂 | 台北市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
41 | 2006 | 《周易折中‧易學啟蒙及附論》略探 | 鍾彩鈞 | 東亞朱子學的同調與異趣 (臺北 : 臺大出版中心) | |||
42 | 2017 | 周易 | (越南)佚名編著; 鍾彩鈞點校 | 台北市 | |||
43 | 1998 | 劉蕺山學術思想論集 | 鍾彩鈞編 | 台北市 | |||
44 | 1997 | 劉宗周全集 (一至五冊) | 劉宗周著; 戴璉璋; 吳光主編; 鍾彩鈞編審 | 台北市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
45 | 2015 | 劉子節要附惲日初集 | (清)惲日初著; 林勝彩點校; 鍾彩鈞校訂 | 台北市 | |||
46 | 2015 | 儒學的理論與應用──孔德成先生逝世五周年紀念論文集 | 鍾彩鈞 | 臺北 | |||
47 | 1999 | 傳承與創新: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十周年紀念論文集 | 鍾彩鈞主編 | 台北市 | |||
48 | 1992 | 中國文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 鍾彩鈞編 | 台北市 | |||
49 | 2017 | 中國哲學史書寫的理論與實踐 | 鍾彩鈞主編 | 台北市 | |||
50 | 1993 |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s of heaven and of man in the philosophy of Chu Hsi (朱子天人觀的發展 英文本) | Chung, Tsai-chun | Taipe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