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開日期 | 題名 | 作者 | 關聯 | scopus | WOS | 全文 |
1 | 1994 | Reluctant Alliance: John Foster Dulles and the Making of the United States-Republic of China Mutual Defense Treaty of 1954 | Chang, Su-Ya | Chinese Yearbook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Affairs Vol. 12, pp. 126-171 | | | |
2 | 1992 | The Limited War Controversy: U. S. Policy toward Chinese Communist Intervention in the Korean War, Summer 1950- Spring 1951 | Chang, Su-Ya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期21,頁687-728 | | | |
3 | 1988 |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Long-term Disposition of Taiwan in the Making of Peace with Japan, 1950-1952 | Chang, Su-Ya | Asian Profile (Hong Kong) 16: 5, 459-470 | | | |
4 | 1991 | Unleashing Chiang Kai-shek? Eisenhower and the Policy of Indecision toward Taiwan, 1953 | Chang, Su-Ya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期20,頁369-401 | | | |
5 | 2003 | 一九五○年代美國對臺決策模式分析 | 張淑雅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第40期,頁頁1-54 | | | |
6 | 1994 |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的簽訂:一九五○年代中美結盟過程之探討 | 張淑雅 | 歐美研究 期24:2,頁51-99 | | | |
7 | 2010 | 「主義為前鋒,武力為後盾」:八二三砲戰與「反攻大陸」宣傳的轉變 | 張淑雅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70, 頁1-49 | | | |
8 | 2001 | 台海危機與美國對「反攻大陸」政策的轉變 | 張淑雅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期36,頁 231-297 | | | |
49 | 2012 | 困境重現之因:1958年台海危機與美國的外島政策再思考 | 張淑雅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77, pp.17-59 | | | |
50 | 1993 | 安理會停火案:美國應付臺海危機策略之一 | 張淑雅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期22(下),頁61-106 | | | |
51 | 1996 | 文攻武嚇下的退縮:美國決定與中共舉行大使級談判的過程分析,1954-1955 | 張淑雅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期25,頁379-424 | | | |
52 | 2016 | 無礙反攻?「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簽訂後的說服與宣傳 | 張淑雅 | 國史館館刊 第48期,頁103-174 | | | |
53 | 1990 | 美國對臺政策轉變的考察,1950年12月──1951年5月 | 張淑雅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期19,頁469-486 | | | |
54 | 1994 | 臺海危機前美國對外島的政策,1953-1954 | 張淑雅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期23(下),頁293-330 | | | |
55 | 2011 | 蔣介石一瞥:1950年代後期日記中的觀察 | 張淑雅 | 臺灣史研究 18:1 | | | |
56 | 1998 | 藍欽大使與一九五○年代的美國對台政策 | 張淑雅 | 歐美研究 期28:1,頁193-262 | | | |
57 | 2000 | 近二十年來的韓戰研究概況 | 張淑雅 | 近代中國 第137期,頁105-116 | | | |
58 | 1995 | 金馬撤軍?美國應付第一次台海危機策略之二 | 張淑雅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期24(上),頁411-7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