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ue Date | Title | Author(s) | Relation | scopus | WOS | Fulltext/Archive link |
---|---|---|---|---|---|---|
1970 | 一個移植的市鎮:馬來亞華人市鎮生活的調查研究 | 李亦園 | 台北市 | |||
2010 | 一樣的道理,一樣的神:台灣布農人的基督宗教、認同與道德社群的建構 | 楊淑媛 | 宗教與儀式變遷:多重的宇宙觀與歷史 (台北 : 聯經) | |||
1998 | 一種、兩種還是多種道德:如何界定道德判準的判準 | 葉光輝 | 本土心理學研究 第9期,頁187-204 | |||
2017 | 一窺群體內隱偏見的變化:台灣版線上內隱聯結測驗資料庫之初探 | 張仁和 | ||||
2011 | 一貫道的經點運用及文化性原教旨主義之建構 | 丁仁傑 | 一統多元文化的宗教學闡釋──閩台民間信仰論叢 (大陸福建 : 廈門大學國學研究所出版) | |||
2018 | 一起:臺灣原住民部落服務的內涵與省思 | 余舜德 | 臺北 | |||
2012 | 上任感言:善盡職責群策群力 | 張珣 | 人類學視界, 第八期,4-5頁 | |||
2018 | 上帝的選民?:阿卯改宗運動與中國內地會西南部落宣教的關鍵轉折, 1900-1910 | 黃淑莉 | ||||
2018 | 上帝的選民?:阿卯改宗運動與中國內地會西南部落宣教的關鍵轉折, 1900-1910 | 黃淑莉 | ||||
2008 | 不拘成規、適時調整: 淺談親子互動的理想模式 | 葉光輝 | 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 第九卷第四期,頁3 | |||
2022 | 「不要碰政治」?-轉型正義療癒工程的心理學介入 | 彭仁郁 | 本土心理學研究 第57期,頁3-83 | |||
2011 | 中国系留学生に対するソーシャル・サポート | 周玉慧 | 社会心理学 (日本京都 : ミネルヴァ書房) | |||
2008 | 中國人的孝道:心理學的分析 | 葉光輝 ; 楊國樞 | ||||
1974 | 中國人的性格:科際綜合性的討論 | 李亦園; 楊國樞編 | 台北市 | |||
1963 | 中國古代之排蕭 | 莊本立 | 台北市 | |||
2014 | 中國大陸民間信仰的變遷與轉型:以媽祖信仰為例 | 張珣 | 科技部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 第15卷第2期,頁142-149 | |||
2009 | 中國少數民族的飲食文化 | 黃樹民 | 台灣台北市 | |||
1974 | 中國民間信仰論集 | 劉枝萬 | 台北市 | |||
2001 | 中國氣的文化研究芻議:一個人類學的觀點 | 余舜德 | 社會、民族與文化展演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市 : 漢學研究中心) | |||
1972 | 中國與海洋洲的龜祭文化 | 凌純聲 | 台北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