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ue Date | Title | Author(s) | Relation | scopus | WOS | Fulltext/Archive link |
---|---|---|---|---|---|---|
- | 中文版關愛與自我形象目標量表信效度考驗及自我調節之關聯 | 張仁和 ; 林宣旭; 黃金蘭; 林以正 | 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 | |||
2010 | 中華民國在台灣(1945-1987)──「殖民統治」與「遷佔者國家」說之探討 | 黃智慧 | 中華民國流亡台灣60年暨戰後台灣國際處境 (台北 : 前衛出版社) | |||
2019 | 中西方比較視野下的宗教學研究:以宗教人類學為例 | 張珣 | ||||
2023 | 主位與客位架構下的跨學科研究 | 余舜德 | 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 第24卷第2期,頁39-43 | |||
2018 | 「主導性框架」在新興宗教團體中的作用及信徒的「框架實踐」模式︰以清海教團末世論的時代鑲嵌為例。 | 丁仁傑 | 臺灣宗教研究 第17卷第2期,頁125-190 | |||
2009 | 主編序 | 陳文德 | 知本卑南族的出草儀式:一個文獻 (台北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
2004 | 九二一地震台中東勢重建的土地問題:一個法律人類學的觀點 | 容邵武 | 災難與重建:九二一震災與社會文化重建論文集 (台北 :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 |||
1999 | 九二一地震對台灣地區居民生活及心理之影響 | 楊文山 ; 周玉慧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10p. | |||
2022 | 也談如何撰寫及發表國際期刊文章的看法 | 葉光輝 | 本土諮商心理學學刊 第13卷第3期,頁31-36 | |||
2016 | 亂倫創傷主體的心靈地景:以精神分析取向臨床田野個案為例 | 彭仁郁 | ||||
2020 | 事業?產業?一個東部友善耕作的例子 | 呂宏文; 陳文德 | 東台灣研究 第27期,頁93-134 | |||
1992 | 二十世紀人類學的啟動者:馬凌諾斯基 | 黃智慧 | 見證與詮釋:當代文化人類學思想家 (台北 : 正中書局) | |||
2003 | 人を見てモノを言うか――サポート源に應じたサポート獲得方略の使用 | 周玉慧 | 心理學研究 73(6), 494-501 | |||
2021 | 人人都寫炫耀文?多面向探討 Instagram 對他人社交知覺之分析 | 鍾昀唐; 林圓融; 張仁和 | ||||
2009 | 人神共歆:宗教與養生飲食 | 張珣 | 台北市 | |||
2011 | 人群互動與族群的構成:卑南族karuma(H)an研究的意義 | 陳文德 | 族群、歷史與地域社會暨施添福教授榮退論文集 (臺北,南港 :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 |||
1997 | 人群漂流移動史料中的民族接觸與文化類緣關係:與那國島與台灣 | 黃智慧 | 考古人類學刊 52期, 頁19–41 | |||
2011 | 人與家屋:從中國西南幾個族群的例子談起 | 何翠萍 | 區域文化與地方社會 (上海 : 學林出版社) | |||
1993 | 人觀、意義與社會 | 黃應貴主編 | 台北市 | |||
2006 | 人觀、治療儀式與社會變遷:以布農人為例的研究 | 楊淑媛 | 臺灣人類學刊 4(2),頁75-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