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ue Date | Title | Author(s) | Relation | scopus | WOS | Fulltext/Archive link |
---|---|---|---|---|---|---|
2001 | 「中國的物質與文化」研究計畫簡介 | 巫仁恕 | 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 第32期,頁90-96 | |||
1991 | 中國的白銀外流與世界金銀減產,1814-1850 | 林滿紅 | 第四屆中國海洋發展史會議論文集 (臺北 : 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 |||
1992 | 中國社會民主黨的創建與沒落,1924-1930 | 許文堂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第21期,頁473-490 | |||
2007 | 中國經濟學教育與經濟改革——鄒至莊先生訪問紀錄 | 鄒至莊; 劉素芬 | 新加坡 : 八方文化創作室 | |||
2000 | 中國與「非西方」世界的歷史研究之若干新趨勢 | Stephen Averill (韋思諦)著; 吳啟訥(吳喆)譯 ; 孫慧敏譯 ; 江政寬校譯 | 新史學, 第11卷第3期 | |||
2014 | 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 | 李宇平 | 新北市 | |||
2015 | 中國規範傳統國際關係的「五倫國際關係論」理論論述──五代宋遼五倫國際關係的倫理解析 | 張啟雄 ; 葉長城 | 唐宋時期的名份秩序 (台北市 : 政大出版社) | |||
2008 | 中國農村地區共產革命運動中的地方菁英──返鄉知識份子黨員角色的再探討 | 陳耀煌 | 地方菁英與臺灣農民運動 (臺北 :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 |||
1992 | 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訪問紀錄 | 黃俊傑訪問紀錄 | 台北市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
2020 | 中國農村的副業、市場與共產革命,1900-1965 | 陳耀煌 | 台北 | |||
2005 | 中國近代史的書寫問題:關於中國近代史知識的生產方式的一些思考 | 潘光哲 | ||||
2015 | 中國近代史知識的生產方式:歷史脈絡的若干探索 | 潘光哲 | 什麼是最好的歷史學 (中國杭州 : 浙江大學出版社) | |||
2013 | 中國近代思想中的「迷信」 | 黃克武 | 東アジアにおける知的交流 (日本京都 : 國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 | |||
2014 | 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嚴復卷 | 黃克武 | 北京 | |||
1992 | 中國近代政府與農業發展 | 張瑞德 | 漢學研究 第10卷第1期,頁 217-240 | |||
1981 | 中國近代的維新運動─變法與立憲研討會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 | 台北市 | |||
2007 | 中國近代轉型時期的「地理想像」(1895-1925) | 潘光哲 | 《中國近代思想史的轉型時期》 (台北 : 聯經出版公司) | |||
2006 | 中國近代轉型時期的「地理想像」(1895-1925) | 潘光哲 | 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學術討論會論文, 20頁 | |||
1989 | 中國近代農村經濟的發展與危機──近人研究成果的評述 | 張瑞德 | 近代中國農村經濟史論文集 (臺北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
1991 | 中國近代鐵路事業管理的研究─政治層面的分析 (1876-1937) | 張瑞德著 | 台北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