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ue Date | Title | Author(s) | Relation | scopus | WOS | Fulltext/Archive link |
---|---|---|---|---|---|---|
2010 | 分隔的空間,協商的靈力:Langalanga祖靈與基督上帝的動態關係 | 郭佩宜 | 宗教與儀式變遷:多重的宇宙觀與歷史 (台北 : 聯經出版社) | |||
2008 | 創新與再認識的主體:噶瑪蘭人qataban(豐年祭)中的認同想像與展演 | 劉璧榛 | ||||
2023 | 創造力概念及其本質的文化反思 | 葉光輝 ; 曹惟純 | 創新活動及其心理學研究 (北京 : 人民郵電出版社) | |||
2015 | 劃界、病痛與認同:噶瑪蘭人新社部落的身體歷史 | 劉璧榛 | ||||
2017 | 劉富春在池上的故事:一個客家婦女的生命敘事 | 徐麗鳳; 黃宣衛 | 東台灣研究 24 : 85 - 108 | |||
2008 | 劉斌雄先生紀念論文集 | 林美容; 郭佩宜 ; 黃智慧主編 | 台北市 | |||
2021 | 動態中的平衡與和諧:有限空間與無限可能 | 張仁和 | 本土心理學研究 第56期,頁319-331 | |||
2016 | 勞動、自我剝削與自由:從霧鹿布農人的砍菜班談起 | 楊淑媛 | ||||
2017 | 勞動、身體和「親密的家」:以Taromak魯凱人為例 | 鄭瑋寧 | 跨・文化:人類學與心理學的視野 (台北 :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 |||
2020 | 包容與整合:再談本土化研究的多重哲學典範 | 葉光輝 | 本土諮商心理學學刊 第十一卷第四期,頁59-66 | |||
2009 | 卑南人的家 | 陳文德 | 卑南族的家與植物‧人文篇 (臺東 :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
2009 | 卑南人的年祭 | 陳文德 | 台灣傳統民俗節慶講座論文集 (台北 : 國立歷史博物館) | |||
2008 | 協商貨幣:所羅門群島Langalanga人的動態貨幣界面 | 郭佩宜 | 臺灣人類學刊 第6卷第2期,頁89-132 | |||
2011 | 南北文化の邂逅地:与那国島における人類起源神話伝説の比較研究 | 黃智慧 | 台湾原住民研究 第15号,頁48-78 | |||
2000 | 南北源流交匯處:沖繩與那國島人群起源神話傳說的比較研究 | 黃智慧 | 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89期,頁207–235 | |||
2010 | 南太平洋的文化視界 | 郭佩宜 | ||||
2011 | 南島民族研究:臺灣及其他地區 | 陳文德 | 人文百年、化成天下:中華民國百年人文傳承大展文集 (臺北 : 聯經出版社) | |||
1963 | 南澳的泰雅人:民族學田野調查與研究 (上) | 李亦園; 徐人仁; 宋龍生; 吳燕和 | 台北市 | |||
1964 | 南澳的泰雅人:民族學田野調查與研究 (下) | 李亦園; 石磊; 阮昌銳; 楊福發 | 台北市 | |||
1967 | 南詔大理國新資料的綜合研究 | 李霖燦 | 台北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