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 中文
  • English

DSpace CRIS

  • DSpace logo
  • Home
  • Organizations
  • Researchers
  • Research Outputs
  • Projects
  • Explore by
    • Organizations
    • Researchers
    • Research Outputs
    • Projects
  • Academic & Publications
  • Sign in
  • 中文
  • English
  1. Scholars Hub of the Academia Sinica
Academia Sinica / Division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 Institute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Institute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View Statistics Email Alert RSS Feed
  • About
  • SubUnits
  • Researchers 42
  • Research Outputs 3143
  • OrgUnit's Publications 241
  • Project

OrgUnit's Researchers Outputs

By Author

  • 193 李奭學
  • 167 楊晉龍
  • 166 何乏筆
  • 148 彭小妍
  • 142 林慶彰
  • 140 林玫儀
  • 138 廖肇亨
  • 132 林月惠
  • 102 李明輝
  • 101 林維杰
  • . next >

By Subject

  • 2 05-02.知識饗宴
  • 1 05-01.故院長講座
  • 1 09-03.知識饗宴系列電子書

By Issue Date

  • 2679 2000 - 2025
  • 436 1923 - 1999

By Type

  • 1040 期刊論文/journal paper
  • 769 學術會議(研討會)論文/conference paper
  • 565 專書(論文集)之一章/chapter in book
  • 299 主編之專書(論文集)/book edited
  • 155 專書、論文集/book
  • 112 其他類論文/others
  • 86 學術書評/book review
  • 44 研究(計畫)報告/research or project report
  • 35 學位論文/thesis, dissertation
  • 34 資料彙編(含口述歷史)/field materials (including oral history)
  • . next >

Fulltext

  • 3143 no fulltext


Results 2001-3000 of 3143 (Search time: 0.006 seconds).

  • 1
  • 2
  • 3
  • 4
Issue DateTitleAuthor(s)RelationscopusWOSFulltext/Archive link
20012007全明詞訂補之重要性──以三陸父子為例林玫儀 《臺灣學術新視野──中國文學之部(二)》 (臺北 : 五南出版社)
20022007對「思想界」宏偉思想的瞬間思想楊小濱 2005-2006中國文學評論雙年選 (廣州 : 花城出版社)
20032007滿篇盡見孟修斯楊小濱 學術中國 2007年8月
20042007得意忘言李奭學 北京
20052007陶家形影神:錢謙益的自畫像、反傳記行動與自我聲音嚴志雄 臺灣學術新視野——中國文學之部(一) (台北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62007Zhuo WenjunYim, Lawrence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antiquity through Sui, 1600 B.C.E.-618 C.E. ( N.Y. : M. E. Sharpe, Inc.)
20072006虛擬革命:《新小說》與晚清的批評空間楊玉成 
20082006長島怪沫、忠義淵藪、碧水東流:明清海洋詩學中的世界秩序廖肇亨 
20092006領水人的忠誠與反逆:十七世紀日本唐通事廖肇亨 
20102006《周易折中‧易學啟蒙及附論》略探鍾彩鈞 東亞朱子學的同調與異趣 (臺北 : 臺大出版中心)
20112006東亞朱子學的同調與異趣黃俊傑; 林維杰 臺北
20122006開闢引導與典律:論屈萬里與臺灣詩經學研究環境的生成楊晉龍 屈萬里先生百歲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 :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20132006朱子體用論衡定林維杰 東亞朱子學的同調與異趣 (臺北 : 臺大出版中心)
20142006經學研究論叢第14輯林慶彰 臺北市
20152006鄭霞谷對四端七情的詮釋李明輝 陽明學(韓國) 第17輯,頁247-264
20162006屈萬里先生與圖書辨偽林慶彰 屈萬里先生百歲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市 : 臺灣大學中文系)
20172006下村湖人の台湾経験と『次郎物語』張季琳 下村湖人の台湾経験と『次郎物語』 (台北 :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亞太區域專題研究中心)
20182006近二十年臺灣研究三禮成果之分析林慶彰 禮學與中國傳統文化 (北京 : 中華書局)
20192006中國經學史上の原典回歸運動林慶彰著 ; 藤井倫明譯中國哲學論集 第31、32合併號,頁1-21
20202006鄭霞谷對王陽明「知行合一」說的理解林月惠 韓國陽明學會《陽明學》 第17輯,頁221-245
20212006近代日本的「漢學」胎記陳瑋芬 日本近現代社會之蛻變 (台北 :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20222006朱子與艮齋的倫理思想鍾彩鈞 
20232006A Traveling Text: Souvenirs entomologiques and Shanghai Neo-SensationismPeng, Hsiao-Yen 
20242006李退溪對羅整菴理氣論的批評林月惠 東亞朱子學的同調與異趣 (臺北 :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252006錢謙益「病榻消寒」詩中的政治敘述與自我敘述嚴志雄 
20262006羅整菴與李退溪的理氣論林月惠 東亞文化(韓國國立首爾大學東亞文化研究所) 第44輯。頁181-218
20272006明清海洋詩學與世界秩序廖肇亨 
20282006纂就散絲盈絡緯:王端淑《名媛詩緯》的文學視域楊玉成 
20292006由全文檢索談到詞學韻律資料庫林玫儀 《中央研究院週報》, 第1096期「知識天地」版
20302006Modern Transformation and Meaning in Confucian Thought: A Dicussion of ‘Asian Tradition and the New Humanity’Lin, Yueh-Hui 
20312006從基督工夫的批判到哲學工夫的重建 ― 論傅柯的主體系譜學何乏筆 
20322006儒學經典詮釋中的工夫論林維杰 
20332006「格物」與「理到」:論李退溪晚年物格說林月惠 東亞視域中的茶山學與韓國儒學 (臺北 :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342006二十世紀中俄女性比較文學的重要性陳相因 
20352006陶家形影神:錢謙益的自畫像、反傳記行動與自我聲音嚴志雄 
20362006Consciousness and Self-awareness: A Buddhist Epistemological PerspectiveHo, Chien-hsing 
20372006越界與平淡:從界限經驗到工夫倫理何乏筆 
20382006鄭樵的《詩經》學林慶彰 宋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市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20392006臺灣詞學研究之評析林玫儀 《中國詩學研究》 第5輯,頁265-292
20402006《五行篇》的研究及其引用《詩經》文本述評楊晉龍 經學研究集刊 第2期,頁159-196
20412006陸佃與蔡卞《詩經》相關解說比較研究楊晉龍 宋代經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20422006兒童讀經法效益研究:朗讀與聽讀的初步分析楊晉龍 中華文化經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合輯 (臺北 : 人間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20432006游酢的經學思想鍾彩鈞 宋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20442006宋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蔣秋華 ; 馮曉庭主編; 廖秋滿執行編輯台北市
20452006晚清經學研究文獻目錄 (1901-2000)林慶彰 ; 蔣秋華主編 ; 葉純芳; 王清信; 鄭誼慧; 劉康威編輯台北市
20462006Emily Apter, The Translation Zone: A New Comparative Literature.彭小妍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29), 277-281
20472006書評:The Yijing and Chinese Politics: Classical Commentary and Literati Activism in the Northern Song Period, 960-1127, by Tze-ki Hon. Albany: SUNY Press, 2005. Pp. xi+217.鍾彩鈞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29期,頁298-303
20482006儒學與家族倫理鍾彩鈞 
20492006有邪?無邪?──王弼對《老子》之道的詮釋周大興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29輯,頁145-175
20502006儒學中的有神論與無神論林維杰 儒學、文化與宗教-劉述先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 (臺北 : 學生書局)
20512006評黃一農著《兩頭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李奭學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29期,頁303-307
20522006旅行、獵奇與考古──《滇黔土司婚禮記》中的禮學世界胡曉真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29輯,頁47-83
20532006「曲行曲入」:《淮南子‧泰族訓》的道德之意周大興 2006年道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高雄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所)
20542006形見與冥報:六朝志怪中鬼怪敘述的諷喻──一個「導異為常」模式的考察劉苑如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29輯,頁1-45
20552006訓詁與微言──宋翔鳳二重性經說考論蔡長林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29輯,頁237-275
20562006關於「東亞」的思考陳瑋芬 思想 4,251-286
20572006杜維明先生與跨文化對話林月惠 儒學、文化與宗教 : 劉述先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 (臺北 : 臺灣學生書局)
20582006〈中國經學史上的回歸原典運動〉簡評楊晉龍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16卷第3期,頁145-151
20592006林慶彰先生〈中國經學史上的回歸原典運動〉一文述評劉柏宏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16卷第3期,頁133-143
20602006關於「海洋儒學」與「法政主體」的省思李明輝 當代 第228輯,頁60-73
20612006我研究經學史的一些心得林慶彰 中國思想史研究通訊 2006年1輯,頁17-19轉頁4
20622006經學與文學的關涉林慶彰 中國文學新銓釋--關涉與意涵 (臺北縣 : 立緒文化公司)
20632006論謝林哲學中的藝術直觀與藝術形構黃冠閔 東吳哲學學報 第14輯,頁61-92
20642006羅整菴與李退溪對朱子理氣論的詮釋林月惠 韓國艮齋學會《艮齋學論叢》 第5輯,頁395-441
20652006書評:野山嘉正、安藤宏《近代的日本文學》張季琳 真理大學《國際文化研究》, 第2卷第1期,頁107-111
20662006驚醒的中國夢--讀陳若曦的文革小說李奭學 聯合文學 第22卷第9期,頁46-48
20672006王龍溪「見在良知」釋疑林月惠 韓國陽明學會《陽明學》 第16輯,頁359-393
20682006Saying the UnsayableHo, Chien-hsing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56(3), p.409-427
20692006詞學評點研究之意義及其難題──以王士禛為首之詞人群為例林玫儀 
20702006灌園先生日記 (十二) 1940年林獻堂著; 許雪姬主編 ; 許雪姬 ; 陳翠蓮; 鍾淑敏; 范燕秋; 張季琳 ; 林蘭芳; 何鳳嬌; 劉世溫; 李毓嵐; 陳世榮共同註解台北市 :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712006中國是否有「個人」:一個乏味問題的探討何乏筆 
20722006高達美詮釋學中的歷史性教化林維杰 揭諦學刊 第11輯,頁61-92
20732006灌園先生日記 (十一) 1939年林獻堂著; 許雪姬主編 ; 許雪姬 ; 劉素芬; 陳翠蓮; 鍾淑敏; 何義麟; 張季琳 ; 林蘭芳; 何鳳嬌; 劉世溫; 李毓嵐共同註解台北市 :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742006由從「 」諸字論金文「盭」與楚簡「 」字范麗梅 中國文學研究 第22期,頁1-28
20752006廬山慧遠的兩個面向──從《廬山略記》與《游石門詩序》談起劉苑如 漢學研究 第24卷第1期,頁71-106
20762006晚期謝林哲學中的啟示與歷史原則黃冠閔 揭諦 第11卷,頁217-254
20772006陸宏定詞輯校林玫儀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16卷第2期,頁119-151
20782006從主體到關係—荒木見悟的中國思想史研究廖肇亨 當代 第108期,頁56-63
20792006後設詩歌:唐代論詩詩與文學閱讀楊玉成 淡江中文學報 第14期,頁63-132
20802006中西哲學之外:論當代漢語哲學何乏筆 
20812006A Traveling Text: Souvenirs entomologiques and Shanghai Neo-SensationismPeng, Hsiao-Yen 
20822006從「爛熟傷雅」到「格調生新」─臺靜農看晚明文化廖肇亨 故宮文物月刊 第279期,頁102-111
20832006冰冷的激情:尼采、傅柯與哲學的美學化何乏筆 台南藝術大學:藝術觀點(另收錄於王品驊策劃,《空場:當代哲學與當代藝術的對話》,臺北市:帝門基金會,2006,頁20-27) 第29輯,頁16-24
20842006我的朋友康正果--讀《出中國記:我的反動自述》有感李奭學 當代 第106期,頁76-83
20852006The Finger Pointing toward the Moon: A Philosophical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Buddhist Thought of ReferenceHo, Chien-hsing 
20862006王弼思想與詮釋文本周大興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28期,頁283-288
20872006浪蕩子美學與越界:新感覺派作品中的性別、語言與漫遊彭小妍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28輯,頁121-147
20882006知識消費、教化娛樂與微物崇拜——論《小說月報》與王蘊章的雜誌編輯事業胡曉真 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第51輯,頁55-90
20892006酗酒、瘋癲與獨身──清代女性彈詞小說中的極端女性人物胡曉真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28輯,頁51-80
20902006括號的詩學—從吳爾芙的《戴洛維夫人》看白先勇的《遊園驚夢》李奭學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28期,頁149-170
20912006人妖之間—從張鷟的《遊仙窟》看白先勇的《孽子》李奭學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15卷第4期,頁135-150
20922006陸嘉淑詞輯校林玫儀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16卷第1期,頁153-201
20932006理論焦慮症彭小妍 文訊 第245輯,頁31-32
20942006論常州學派的學術淵源──以錢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的評論為起點蔡長林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28輯,頁171-217
20952006Nicole Huang, Women, War, Domesticity: Shanghai Literature and Popular Culture of the 1940s.彭小妍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集刊 51, 211-220
20962006生命美學與自我修養的批判反轉何乏筆 
20972006跨越海島的疆界:台灣作家的漂泊與鄉土彭小妍 台北市
20982006詮釋學或系譜學? ─ 關於當代漢語哲學的反思何乏筆 
20992006Conflicts between Patriarchal Morality and Female Sexuality in the Prose of Viktoriia Tokareva and Tie NingChen, Hsiang-Yin Sasha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Trinity College
21002006(被擠出而暢飲的)酸酸乳女聲與看客的權力幻覺楊小濱 《21世紀中國文化地圖》 (上海 : 上海大學出版社)
21012006傅柯考德希克・格霍(Frédéric Gros)著; 何乏筆 ; 楊凱麟; 龔卓軍譯台北
21022006Colonialism and the Predicament of Identity: Liu Na'ou and Yang Kui as Men of the WorldPeng, Hsiao-yen Taiwan Under Japanese Colonial Rule, 1885-1945: History, Culture, Memory (New York : Columbia University)
21032006下村湖人の台湾経験と『次郎物語』張季琳 
21042006關於吳亮和李陀論爭的跟帖楊小濱 文學界 2006年第7期,頁48-49
21052006晚期傅柯與傅柯之後︰論美學修養(1/2)何乏筆 國科會
21062006佛學研究方法論吳汝鈞 臺北
21072006「清初詞籍評點研究──以王士禛為首之詞人群為中心」成果報告林玫儀 國科會
21082006下村湖人的台灣日記──以短歌為例張季琳 
21092006下村湖人的台灣短歌日記張季琳 
21102006Qian ZhongshuYang, Xiaobin Dictionary of Literary Biography: Chinese Fiction Writers, 1900-1949 (Detroit : Thomson Gale)
21112006理論書簡楊小濱 文學界 2006年第7期,頁43-45
21122006一隻後現代的戲謔饅頭噎住了現代的崇高喉嚨楊小濱 學術中國 2006年3月
21132006施琅與民族主義的終極悖論楊小濱 學術中國 2006年4月
21142006詩歌執照的掠取者楊小濱 文學界 2006年第7期,頁50-54
21152006紅樓夢、西遊記與其他:余國藩論學文選余國藩著; 李奭學譯 北京
21162006下村湖人の台湾と《次郎物語》張季琳 
21172006Loyalism, Exile, Poetry: Revisiting the Monk HankeYim, Lawrence Trauma and Transcendence in Early Qing Literature (USA :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1182005常州學派略論蔡長林 清代學術講論 (桂林 :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1192005臺灣學者「魏源研究」述評楊晉龍 清代湘學研究 (長沙 : 湖南大學出版社)
21202005浪蕩子美學與越界:新感覺派作品中的性別、語言與漫遊彭小妍 
21212005德語化的中國哲學:從接受史到問題化何乏筆 
21222005詞學研究之新方法──結構性資料庫的建置與應用林玫儀 《葉嘉瑩教授八十華誕暨國際詞學研討會紀念文集》 (天津 : 南開大學出版社)
21232005朱熹哲學中的經典詮釋與修養工夫林維杰 法鼓人文學報 第2輯,頁217-241
21242005前言:《紅樓夢》與《西遊記》李奭學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15卷第4期,頁1-8
21252005藝文生命與身體政治—— 清代婦女文學史研究趨勢與展望胡曉真 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 第13輯,頁27-64
21262005余國藩教授榮退專輯,《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5卷第4期李奭學主編 台北
21272005從婦女、女性、女人到陰性書寫:中國女性主義的發展彭小妍 婦女史研究, 第13輯,頁305-314
21282005陽明後學的「克己復禮」解及其工夫論之意涵林月惠 法鼓人文學報 第2輯,頁161-202
21292005文本翻譯與文化脈絡:晚明以降的中國、日本與西方彭小妍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15卷第4期,頁79-86
21302005僧人說夢:明清叢林夢論思想試析廖肇亨 2005明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北京 : 學苑出版社)
21312005Review of J.D. Schmidt, Harmony Garden: The Life, Literary Criticism, and Poetry of Yuan Mei (1716-1798)嚴志雄 漢學研究 第23卷第2期,頁511-521
21322005近代詞人手札墨蹟 (上中下)張壽平編輯; 林玫儀校讀 台北市
21332005當代儒學與西方文化:宗教篇劉述先; 林月惠 台北市
21342005大慧宗杲論禪悟荒木見悟著; 廖肇亨譯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15卷4期,頁151-176
21352005尼采、美學修養與創造性何乏筆 
21362005儒家視野下的政治思想(簡體字版)李明輝 北京
21372005顧頡剛的經學觀林慶彰 中國經學 第1輯 頁66-90
21382005宋翔鳳與考據學蔡長林 
21392005《唐律疏議》的經學觀蔡長林 
21402005Le néo-sensationnisme à Shanghai: le Japon comme vecteur des idées européennesPeng, Hsiao-Yen 
21412005李光地易學方法略論鍾彩鈞 清代經學與文化 (北京 : 北京大學出版社)
21422005胡培翬集胡培翬撰; 黃智明點校; 蔣秋華校訂 台北市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21432005蘇輿詩文集蘇輿著; 林慶彰 ; 蔣秋華編輯 ; 楊菁點校台北市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21442005滄浪詩話與明清詩學論爭:以「法/悟」關係為中心廖肇亨 
21452005浪蕩子美學與越界:新感覺派的性別、語言與漫遊彭小妍 
21462005語言與施設:印度教文法家派哲學家帕提訶利論「施設有」何建興 
21472005天崩地解與儒佛之爭:明清之際逃禪遺民精神圖像的衝突與融合廖肇亨 
21482005前言:何為「當代漢語哲學」?何乏筆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15卷第3期,頁1-4
21492005牟宗三哲學中的理論與實踐林維杰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59輯,頁99-118
21502005知行與經權-朱熹哲學的詮釋學模式分析林維杰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27輯,頁185-213
21512005《古今名媛百花詩餘》校錄林玫儀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15卷第3期,頁169-246
21522005莊綬甲與常州學派蔡長林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27輯,頁243-290
21532005良知學的轉折--聶雙江與羅念菴想之研究林月惠 臺北
21542005再論「見在良知」林月惠 
21552005翼教叢編蘇輿編; 楊菁點校; 蔣秋華 ; 蔡長林校訂 台北市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21562005標月之指:佛教語言指涉思想的哲學分析何建興 
21572005Traumatic Memory, Literature and Religion in Wu Zhaoqian’s Early Exile嚴志雄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27期,頁123-165
21582005僧人說夢:明清叢林夢論思想探析廖肇亨 
21592005盡大地是一戲場—覺浪道盛的劇場禪探析廖肇亨 
21602005後設詩歌:唐代論詩詩與文學閱讀楊玉成 
21612005隱元禪師詩歌中的兩種聲音:以晚年詩作為中心廖肇亨 日本漢學研究續探:文學篇 (臺北市 : 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1622005莊存與《詩經》學析論蔡長林 第六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北京 : 學苑出版社)
21632005Dandyism and Border Crossing: Gender, Language, and Travel in Neo-SensationismPeng, Hsiao-Yen 
21642005張競生的《性史》:色情或性學?彭小妍 讀書 頁156-161
21652005通志堂經解研究論集 (下)林慶彰 ; 蔣秋華主編 ; 黃智明編輯台北市
21662005通志堂經解研究論集 (上)林慶彰 ; 蔣秋華主編 ; 黃智明編輯台北市
21672005明清叢林的戲曲觀廖肇亨 
21682005全明詞訂補舉隅林玫儀 《鄭因百先生百歲冥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 :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21692005在想像與批判之間——署名康德黃冠閔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 第14卷,頁71-105
21702005論謝林哲學中主體性概念的轉變黃冠閔 華梵人文學報 第5卷,頁163-200
21712005Qian Qianyi's Theory of Shishi during the Ming-Qing Transition (錢謙益之「詩史」說與明清易鼎之際的遺民詩學 英文本)Lawrence C.H. Yim 台北市
21722005A Hermeneutic Interpretation of Mencius by Zhu XiLin, Wei-Chieh 
21732005神與物遊─論《文心雕龍》中的想像中介問題HUANG, Kuan-Min 漢學研究 第23卷第1期,頁165-192
21742005近代日本漢學的「關鍵詞」研究:儒學及相關概念的嬗變陳瑋芬 台北/上海
21752005Mencius and the Problematization of Confucian Self-cultivationHeubel, Fabian 
21762005余一鼇生平及作品資料輯校(之二)林玫儀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15卷第2期,頁125-162
21772005從「文學」到「文人」--漢代「文章」的經學底蘊蔡長林 
21782005世界像一張畫:唐五代「如畫」的觀念系譜與世界圖景楊玉成 東華漢學 第3期,頁113-221
21792005「道」、「王道」、「皇道」概念在近代日本的詮釋陳瑋芬 東亞文化圈的形成與發展:儒家思想篇 (台北 : 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21802005攷證與經世:汪喜孫研究初探楊晉龍 清代揚州學術 (臺北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21812005清代揚州學術楊晉龍 台北市
21822005神作為語言的終極意指-羅摩孥闍論神性實在的可說性何建興 揭諦學刊 第8期,頁57-91
21832005書評:康保成:《中國古代戲劇形態與佛教》(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4)廖肇亨 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集刊 第26輯,頁397-401
21842005我所創作的女性與歷史:閩南、客家族群與大學生彭小妍 
21852005自我修養的跨文化系譜學 ─方法論的反思何乏筆 
21862005余一鼇生平及作品資料輯校(之一)林玫儀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15卷第1期,頁197-220
21872005經史子集----翻譯、文學與文化劄記李奭學 臺北
21882005中國晚明與歐洲文學----明末耶穌會古典型證道故事考詮李奭學 台北
21892005本體與工夫合一:陽明學的開展與轉折林月惠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第26期輯,頁359-396
21902005清代揚州學術導言楊晉龍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15卷第1期,頁97-118
21912005淫辭艷曲與佛教:從《西廂記》相關文本論明末清初戲曲美學的佛教詮釋廖肇亨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26輯,頁127-160
21922005道德與生命──孟子養氣說的文化意涵鍾彩鈞 文化自覺與社會發展──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世界論壇論文集 (香港 : 商務印書館)
21932005The Dynamics of Desire in Dongshan chouhe jiYim, Lawrence 
21942005《國際漢學論叢》2輯林慶彰 台北
21952005規訓化、文明化、道德化 ─ 後康德的自我修養伯梅(Böhme, Gernot)著; 何乏筆譯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 13期,頁41-60
2196200590年代海外大陸詩隨筆楊小濱 復旦詩派理論文集 (上海 : 復旦大學出版社)
21972005清代揚州學者的禹貢研究蔣秋華 清代揚州學術
21982005真理與工夫:傅柯研究與當代儒學之碰撞專輯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何乏筆 台北
21992005純粹力動現象學吳汝鈞 臺北
22002005內在超越重探 ─ 韋伯論「基督工夫」與資本主義精神德創造轉化何乏筆 當代儒學與西方文化:宗教篇 (臺北巿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22012005何為「兼體無累」的工夫 ─ 論牟宗三與創造性的問題化何乏筆 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 (臺北巿 : 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2022005能量的吸血主義 ─ 李歐塔、傅柯、德勒茲與中國房中術何乏筆 再見傅柯:傅柯晚期思想新論 (臺北巿 : 松慧文化)
22032005Literature in TaiwanPeng, Hsiao-yen Encyclopedia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Culture (London and New York : Routledge)
22042005Le Dandy et la femme: Liu Na’ou et le néo-sensationnismePeng, Hsiao-yen D’un Orient l’autre (Paris-Louvain : Editions Peeters)
22052005踐行與氣氛─儒家的身體觀何乏筆 ; 楊儒賓(對談)身體與社會 (台北市 : 唐山)
22062005古琴─身心之探微何乏筆 ; 莊秀珍(對談)身體與社會 (台北市 : 唐山)
22072005《純粹力動現象學》自序吳汝鈞 鵝湖月刊 第361期,頁1-11
22082005「理」能否活動?──李退溪對朱子理氣論的詮釋李明輝 現代哲學 第2輯,頁41-48
22092005宗教義自我的現象學導向與我對佛教的教相判釋吳汝鈞 正觀:佛學研究雜誌 第33期,頁91-157
22102005走出封閉的內在性 ─ 從消極的辯證法到批判的修養論何乏筆 國科會
22112005經驗主義、實證主義、實用主義的知識論:量論之二(1)吳汝鈞 鵝湖月刊 第30卷第10期(總358期),頁31-37
22122005經驗主義、實證主義、實用主義的知識論:量論之二(2)吳汝鈞 鵝湖月刊 第30卷第11期(總359期),頁13-21
22132005知識論的重要概念與問題:量論之一(下)吳汝鈞 鵝湖月刊 第30卷第7期(總355期),頁28-37
22142005儒家視野下的政治思想李明輝 臺北
22152005四端與七情──關於道德情感的比較哲學探討李明輝 臺北
22162005葉陶--臺灣農民運動的「土匪婆」張季琳 
22172005The Daughter’s Vision of National Crisis: Tianyuhua and the Woman Writer’s Construction of the Late MingHu, Siao-Chen From the Late Ming to the Late Qing: Dynastic Decline and Cultural Innovation (Cambridge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2182005新理想、舊體例與不可思議之社會──清末民初上海文人的彈詞創作初探胡曉真 中國的城市生活 (臺北 : 聯經)
22192005芙蓉/浮容:犬儒時代的崇高嘔像楊小濱 學術中國 2005年9月
2202005Toward a Theory of Postmodern/Post-Mao-Deng LiteratureYang, Xiaobin Contested Modernities: Perspectives on 20th-Century Chinese Literature (New York : Palgrave)
2212005近代詞人手札墨蹟序林玫儀 《近代詞人手札墨蹟》 (臺北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2222005History as Rhetoric: An Analysis of Jesuit Chreia in Late Ming ChinaLi, Sher-shiueh Literature, Religion, and East/West Comparison (Newark : University of Delaware Press)
2232005Political Exile and the Chan Buddhist Master: A Lingnan Monk in Manchuria during the Ming-Qing TransitionYim, Lawrence C. H. Journal of Chinese Religions, USA 33, 77-124
2242005Loyalism, Exile, Poetry: Revisiting the Monk Hanke嚴志雄 In Wilt Idema, Wai-yee Li, and Ellen Widmer, eds., Trauma and Transcendence in Early Qing Literatur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2252005Review of J.D. Schmidt, Harmony Garden: The Life, Literary Criticism, and Poetry of Yuan Mei (1716-1798)嚴志雄 漢學研究 第23卷第2期,頁511-521
2262004僧人說夢:晚林叢林夢論試析廖肇亨 
2272004灌園先生日記 (十) 1938年林獻堂著; 許雪姬主編 ; 許雪姬 ; 劉素芬; 陳翠蓮; 鍾淑敏; 何義麟; 張季琳 ; 林蘭芳; 何鳳嬌; 劉世溫; 李毓嵐共同註解台北市 :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282004文苑?多羅?華鬘──王蘊章主編時期(1915-1920)《婦女雜誌》中「女性文學」的觀念與實踐胡曉真 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 第12輯,頁169-194
2292004譯註〈唐代市人小說〉劉苑如 政大中文學報 第2輯,頁35-50
2302004社會空間或自然道場 ─ 山水園林與文人美學初探何乏筆 
2312004歐洲哲學的另類系譜:論傅柯晚期思想中的真理與工夫何乏筆 
2322004日治時期臺灣知識分子在中國林慶彰 台北
2332004灌園先生日記 (九) 1937年林獻堂著; 許雪姬主編 ; 許雪姬 ; 劉素芬; 陳翠蓮; 鍾淑敏; 何義麟; 張季琳 ; 林蘭芳; 何鳳嬌; 劉世溫; 李毓嵐共同註解台北市 :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342004罕見詞話—張綖《草堂詩餘別錄》林玫儀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14卷第4期,頁191-230
2352004經學研究論叢第12輯林慶彰 臺北
2362004游移於體制與非體制之間的明治儒學:明治時代的教育與儒學陳瑋芬 明治儒學與近代日本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372004明治儒學的意識型態特徵:以井上哲次郎為例陳瑋芬 明治儒學與近代日本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382004眾生入佛國 神靈降人間——《冥祥記》的空間與慾望詮釋劉苑如 政大中文學報 第2輯,頁3-34
2392004「漢學」、「儒教」、「孔子教」與「支那學」--「儒學」在近代日本的表述及相關的宗教性論爭陳瑋芬 新哲學 3,109-130
2402004汪孟慈所謂《海外墨緣》的抄本與金阮堂藤塚鄰著; 川路祥代; 楊晉龍合譯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14卷第4期,頁125-142
2412004近代日本的漢學私塾、漢學社群與民間祭孔活動--關於近代日本漢學之庶民性特徵的思考陳瑋芬 宗教與文化學報 4,251-286
2422004明人何楷《詩經》詮解中的個人情感與大眾教化楊晉龍 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主體意識與社會:學術思想篇 (臺北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2432004摘要寫作析論楊晉龍 實用中文寫作學 (臺北 : 里仁書局)
2442004藥地生死觀探析—以《東西均》與《藥地炮莊》為討論中心廖肇亨 明清文學與思想中的主體性與社會—思想篇 (臺北市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2452004惠洪覺範在明代—宋代禪學在晚明的書寫、衍異與反響廖肇亨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集刊 第75本第4分,頁797-836
2462004陳白沙的自得與自然之學鍾彩鈞 明清文學與思想中的主體意識與社會:學術思想篇 (臺北 : 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2472004自然‧名教‧因果:東晉玄學論集周大興 台北市
2482004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主體意識與社會—學術思想篇鍾彩鈞 ; 楊晉龍 台北市
2492004法上《正理滴論廣釋.現量品》譯註何建興 世界宗教學刊 第4期,頁105-134
2502004意識、目擊識與純粹意識何建興 正觀雜誌 第31期,頁5-76
2512004越南漢喃文獻目錄提要補遺 (上、下)劉春銀; 林慶彰 ; 陳義主編台北市 : 中央研究院亞太研究專題中心、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2522004History, Fiction, and Post-Martial Law Writers from the “Soldiers' Villages”Peng, Hsiao-Yen 
2532004淫辭艷曲與佛教:從《西廂記》相關文本看明末清初戲曲的佛教詮釋廖肇亨 
2542004History, Fiction, and Post-Martial Law Writers from the “Soldiers' Villages”Peng, Hsiao-Yen 
2552004中國、香港、臺灣與村上春樹藤井省三著; 張季琳譯 東亞文化裏臺灣香港文化與韓國論文集 (漢城 : 韓國外國語大學校)
2562004History, Fiction, and Post-Martial Law Writers from the “Soldiers' Villages”Peng, Hsiao-Yen 
2572004形而上學與形而下學的辯證 ―形、氣、神的去等級化與儒門工夫論的現代轉化何乏筆 
2582004薪火相傳--評鍾怡雯著《A04046915》李奭學 文訊 第230期,頁14-15
2592004評審意見--再接再勵李奭學 聯合文學 第21卷第1期,頁207-208
2602004失落家園的人:隱元禪師詩歌中的兩種聲音廖肇亨 
2612004從「解經」到「經解」—明末耶穌會神話型證道故事初探李奭學 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主體意識與社會 (台北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2622004熊希齡の社會事業思想--北京‧香山慈幼院陳瑋芬 比較視野のなかの社會公益事業報告集 (東京 : 澀澤榮一紀念財團)
2632004如何批判文化工業 ─ 阿多諾論藝術品的真理內涵何乏筆 
2642004歷史.詮釋.使命感--評施懿琳、陳建忠著《臺灣的文學》李奭學 文訊 第228期,頁10-11
2652004「曹瑾研究」的分析與評論楊晉龍 鳳山知縣曹謹事蹟集:二○○三年海峽兩岸曹謹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 : 文津出版社)
2662004晩明僧人《山居詩》的形式發展與精神特質論析廖肇亨 首屆明代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南京 : 南京師範大學)
2672004臺靜農的明清文化史觀廖肇亨 
2682004書評:Cheng-Zhu Confucianism in the Early Qing: Li Guangdi (1642-1718) and Qing Learning, by On-cho Ng. Albany: SUNY Press, 2001. Pp. ix+258.鍾彩鈞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25期,頁366-375
2692004自由的辯證─阿多諾對康德的批判何乏筆 
2702004沒有故事的島嶼--吳鈞堯作品評論李奭學 金門文藝 第2期,頁117-119
2712004翻譯歷史--王德威著《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評介李奭學 國立編譯館館刊 第32卷第3期,頁92-95
2722004鄒祗謨詞評彙錄(之三)林玫儀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14卷第3期,頁79-132
2732004從宋明理學的「性情論」考察劉蕺山對《中庸》「喜怒哀樂」的詮釋林月惠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25輯,頁177-218
2742004劉蕺山對《大學》「格物」的詮釋林月惠 
2752004Between Consumer Culture and Literati Aesthetics -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Wistaria Teahouse in Taipei, Taiwan.Heubel, Fabian 
2762004李春生相關大事年表張季琳 ; 古偉瀛李春生著作集 (臺北 : 南天書局)
2772004臺灣矛盾--評陳芳明著《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臺灣史觀》李奭學 文訊 第226期,頁18-19
2782004《劉禮部集》所載春秋論之真偽及其相關問題蔡長林 中國哲學 第24輯,頁475-571
2792004朱子學的普遍性與特殊性──以李光地的朱子學為例鍾彩鈞 
2802004莊存與《詩經》學析論蔡長林 
2812004汪喜孫研究概述楊晉龍 中國哲學 第25輯,頁558-600
2822004跨越海島的疆界彭小妍 聯合副刊 頁1
2832004李光地的易學思想鍾彩鈞 第三屆國際暨第八屆清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高雄 : 國立中山大學清代學術研究中心)
2842004湛若水《泉翁大全集》電子檔鍾彩鈞 臺北 : 中央研究院漢籍電子文獻
2852004湛若水《甘泉先生續編大全》電子檔鍾彩鈞 臺北 : 中央研究院漢籍電子文獻
2862004Тема смерти в поэзии Анны Ахматовой 1912-1922 и философия Лаоцзы: мягкое и слабое может побеждать крепкое и сильноеChen, Sasha 俄語學報 2004, 83-106
2872004臺灣文學這一百年藤井省三著; 張季琳譯 臺北市
2882004韓儒李栗谷與成牛溪關於四端七情的辯論李明輝 法鼓人文學報 創刊號,頁113-152
2892004康德的「道德情感」理論與席勒對康德倫理學的批判李明輝 揭諦 第7輯,頁37-76
2902004牟宗三先生論儒教林維杰 揭諦學刊 第7輯,頁77-108
2912004翻譯的政治:龍華民譯《聖諾撒法始末析論》李奭學 文學研究的新進路----傳播與接受 (臺北 : 洪葉文化公司)
2922004上博楚簡〈魯邦大旱〉注譯范麗梅 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續編) (上海 : 上海書店)
2932004歷史、虛構與解嚴後眷村作家彭小妍 
2942004劉蕺山論「喜怒哀樂」--兼論其在身心修養之意義林月惠 法鼓人文學報 創刊號,頁61-87
2952004魏源研究與評價的反思楊晉龍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18卷第4期,頁54-56
2962004當代儒學與西方文化:歷史篇楊貞德主編 台北市
2972004戰國讀者:語言的爆炸與文學閱讀楊玉成 文學研究的新進路:傳播與接受 (臺北市:洪葉文化事業公司)
2982004走出心靈的監獄 ─ 力量論的興起與修養論的反轉何乏筆 
2992004文化認同和創作語言彭小妍 讀書 頁65-72
3002004東亞儒學:方法與批判子安宣邦著; 陳瑋芬譯 台北/上海
3012004由「東洋」到「東亞」,從「儒教」到「儒學」-以近代日本為鏡鑑談「東亞儒學」陳瑋芬 台灣東亞文明學刊 1(1),201-232
3022004論鄂君啟節「凥」字范麗梅 中國文學研究 第18期,頁1-22
3032004蕉風椰雨惱人--陳大為等編《赤道回聲》評介李奭學 文訊 第224期,頁18-19
3042004「西洋倫理」與「東洋道德」在近代日本的交會--由井上哲次郎對「東洋哲學史」的實踐談起陳瑋芬 現代儒學與西方文化:歷史篇 (台北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3052004《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4卷第2期 錢謙益文學研究專輯嚴志雄 台北
3062004《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4卷第2期 〈錢謙益文學研究要目〉嚴志雄 台北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3072004錢謙益攻排竟陵鍾、譚側議嚴志雄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14卷第2期,頁93-119
3082004錢謙益文學研究要目嚴志雄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14卷第2期,頁121-133
3092004商羯羅論不可說者的言說何建興 國立台灣大學哲學論評 第27期,頁1-40
3102004郝敬的立場荒木見悟著; 廖肇亨譯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14卷2期,頁143-159
3112004建構經典:王漁洋與文學評點楊玉成 
3122004評點資料中所見之王士禛詞人群體林玫儀 
3132004書話台灣----1991-2003文學印象李奭學 台北
3142004當代儒學與西方文化:哲學篇李明輝 ; 陳瑋芬 台北市
3152004神作為語言的終極意指---Rāmānuja論神性實在的可說性何建興 
3162004灌園先生日記 (七) 1934年林獻堂著; 許雪姬主編 ; 許雪姬 ; 劉素芬; 陳翠蓮; 鍾淑敏; 何義麟; 張季琳 ; 林蘭芳; 劉世溫; 李毓嵐共同註解台北市 :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3172004中西比較哲學的方法論省思李明輝 東亞文明研究通訊 第3輯,頁30-34
3182004西方詮釋學與中國詮釋學林維杰 東亞文明研究通訊 第3輯,頁35-39
3192004孤臣.孽子.中國人--評曾萍萍《噤啞的他者--陳映真小說與後殖民論述》李奭學 文訊 第222期,頁16-17
3202004Dandyism and Cosmopolitanism: Paris, Tokyo, Taiwan, and 1930 ShanghaiPeng, Hsiao-Yen 
3212004劉蕺山「慎獨」之學的建構--以《中庸》首章的詮釋為中心林月惠 台灣哲學研究 第4輯,頁87-149
3222004中山學說與學術研究的主體性:以《三民主義》為例的試探楊晉龍 中山思想與人文社會科學學術研討會專刊 (嘉義 : 吳鳳技術學院)
3232004灌園先生日記 (八) 1935年林獻堂著; 許雪姬主編 ; 許雪姬 ; 劉素芬; 陳翠蓮; 鍾淑敏; 何義麟; 張季琳 ; 林蘭芳; 劉世溫; 李毓嵐共同註解台北市 :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3242004Mending the World the Poetic Way: Qian Qianyi’s Politics and Poetics during the Ming-Qing Dynastic ChangeoverYim, Lawrence 
3252004陳來《中國近世思想史研究》述評鍾彩鈞 孔子研究 82,頁114-120
3262004木庵禪師詩歌中的日本圖像—以富士山與僧侶像贊為中心廖肇亨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24輯,頁129-153
3272004《東度記》研究——由願與度展開的詮釋劉苑如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24輯,頁105-128
3282004臺灣學界研究皮錫瑞概況蔡長林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14卷第1期,頁113-119
3292004楊逵和沼川定雄—臺灣作家和公學校日本教師張季琳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第24輯,頁155-182
3302004鄒祗謨詞評彙錄(之二)林玫儀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14卷第1期,頁165-201
3312004臺灣學者「魏源研究」述評楊晉龍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14卷第1期,頁43-82
3322004來知德哲學思想研究鍾彩鈞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24輯,頁217-251
3332004《最小道德學》選集阿多諾(Adorno, Theodor W.)著; 何乏筆譯 當代, 198期,頁46-53
3342004吾將上下而求索--評曾秀萍《孤臣.孽子.臺北人:白先勇同志小說論》李奭學 文訊 第220期,頁16-17
3352004西方書評書典範--艾德蒙.威爾生[Edmund Wilson]李奭學 出版界 第69期,頁18-19
3362004李滉的理氣觀及其在新儒學傳統上的地位金永植著; 林月惠譯 
3372004簡述臺灣的王先謙研究蔣秋華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14卷第1期,頁99-111
3382004我與梶山雄一教授:一點關係與哀思吳汝鈞 正觀:佛學研究雜誌 第31期,頁131-145
3392004王鳴盛的治經方法──求古?求是?蔣秋華 明清文學與思想中的主體意識與社會──學術思想篇
3402004でんでん太鼓の唄(原著:《斷掌順娘》)彭小妍 東京
3412004身體與社會楊儒賓; 何乏筆 臺北市
3422004楊逵和「送報伕」張季琳 
3432004導言楊貞德 當代儒學與西方文化:歷史篇 (臺北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3442004自由與自治──梁啟超政治思想中的個人楊貞德 二十一世紀 第84期,頁26-39
3452004呂涇野思想研究鍾彩鈞 中山人文學報 第18輯,頁1-28
3462004如何批判文化工業? ─ 阿多諾的藝術作品論與美學修養的可能何乏筆 中山人文學報 第19期,頁17-35
3472004能量的吸血主義 ─ 李歐塔、傅柯、德勒茲與中國房中術何乏筆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25期,頁259-286
3482004絕望與激昂之間 ─ 阿多諾哲學的當代啟示何乏筆 當代  第198期,頁25-45
3492004阿多諾在德國、阿多諾在台灣─阿多諾現代性的鄉土化何乏筆 當代  第198期,頁20-24
3502004當代西方漢學家對「儒學」之哲學詮釋〉。《現代儒學與西方文化﹕哲學篇何乏筆 現代儒學與西方文化﹕哲學篇 (臺北巿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3512004論宗教與道德的關係吳汝鈞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14卷第1期,頁137-164
3522004當代西方漢學家對「儒學」之哲學詮釋初探何乏筆 現代儒學與西方文化﹕哲學篇(李明輝、陳瑋芬主編) (台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3532004Kants Philosophie im modernen China (aus dem Chinesischen übersetzt von Fabian Heubel)Lee, Ming-huei; 何乏筆譯 Monika Schmitz-Emans (ed.), Transkulturelle Rezeption und Konstruktion, Festschrift für Adrian Hsia, 27-46
3542004生命政治與生命美學 ─ 再反省傅柯之「生命技藝」何乏筆 國科會
3552004機體與力動:懷德海哲學硏究與對話吳汝鈞 臺北
3562004與京都哲學的對話:西谷啟治論宗教、道德問題與我的回應吳汝鈞 正觀:佛學研究雜誌
3572004知識論的重要概念與問題:量論之一(上)吳汝鈞 鵝湖月刊 第30卷第5期(總353期),頁22-27
3582004虛妄唯識的現象學轉向(上)吳汝鈞 鵝湖月刊 第345期,頁19-29
3592004純粹力動現象學與超越現象學吳汝鈞 鵝湖學誌 第33期,頁1-100
3602004機體與力動:懷德海哲學研究與對話吳汝鈞 台灣商務印書館  
3612004與超越現象學對話:胡塞爾論生活世界與我的回應吳汝鈞 鵝湖學誌 第32 期,頁1-84
3622004知識論的重要概念與問題:量論之一(中)吳汝鈞 鵝湖月刊 第30卷第6期(總354期),頁40-45
3632004「近五十年臺灣詞學研究成果評析」(「臺灣近幾十年來中國文學研究成果專案」研究計畫報告)林玫儀 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
3642004「清余一鼇詞集之輯綴與研究」成果報告林玫儀 國科會
3652004「近五十年來臺灣散曲研究成果評析」(「臺灣近幾十年來中國文學研究成果專案」研究計畫報告)林玫儀 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
3662004臺灣詞學研究之回顧與展望林玫儀 
3672004文苑‧多羅‧華鬘──王蘊章主編時期(1915-1920)の《婦女雜誌》における「女性文學」という觀念とその實踐胡曉真 婦女雜誌からみる近代中国女性 (東京 : 研文)
3682004蘋蘩日用與道統倫理──論兒女英雄傳胡曉真 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主體意識與社會 (臺北 : 中研院文哲所)
3692004絲絃、帳簿、華年──論《林蘭香》與世情小說的擬真世界胡曉真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26期,頁213-250
3702004In the Name of Correctness: Ding Yaokang’s Xu Jin Ping Mei as a Reading of Jin Ping MeiHu, Siao-Chen Snake’s Legs: Sequels, Continuations, Rewritings and Chinese Fiction (1600-1911) (Honolulu : University of Hawaii P)
3712004純真年代彭小妍 台北市
3722004自由與限制──梁啟超思想中的個人、禮、與法楊貞德 臺大歷史學報 第34期,頁43-85
3732004「禮與倫理研究群」專輯前言楊貞德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14卷第4期,頁1-4
3742004詞與文類研究孫康宜著; 李奭學譯 北京
3752004重讀石頭記----〈紅樓夢〉裡的情欲與虛構余國藩著; 李奭學譯 台北
3762004The Dandy and the Woman: Liu Na’ou and Neo-Sensationism彭小妍 Tamkang Review 35(2), 11-27
3772004自我技藝與性情、學問、世運:從傅柯到錢謙益嚴志雄 第四屆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文學與宗教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台中 : 國立中興大學)
3782003能量的吸血主義 ─ 傅柯與李歐塔論中國房中術何乏筆 
3792003閱讀「紅樓夢」(下)余國藩著; 李奭學譯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13卷第4期,頁91-118
3802003詩與哲學的宿怨?----試論晚明耶穌會證道故事與柏拉圖文學思想的關係李奭學 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第四屆文學與宗教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 : 新文豐出版公司)
3812003鄒祗謨詞評彙錄(之一)林玫儀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13卷第4期,頁167-205
3822003井上哲次郎對於「忠孝」的義理新詮—關於《敕語衍義》的考察陳瑋芬 清華學報 33(2),399-437
3832003晚明僧人山居詩論析—以漢月法藏為中心廖肇亨 第四屆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全國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 (臺北市 : 新文豐出版公司)
3842003明清詩經學著作中的《文昌化書》楊晉龍 第四屆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 : 新文豐出版公司)
3852003博奧渺深,奧義迴環—荒木見悟教授學問世界管窺廖肇亨 古今論衡 第10輯,頁83-86
3862003Poetics and Politics: Zhong Xing and Qian Qianyi in the Late-Ming Literary FieldYim, Lawrence 
3872003牢籠世界蓮花裡——錢謙益<病榻消寒>詩初探嚴志雄 第四屆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文學與宗教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台中 : 國立中興大學)
3882003中國佛教基本性格的演變荒木見悟著; 廖肇亨譯 古今論衡 第10期,頁88-100
3892003From the History of Sexuality to the History of Self-Cultivation — On the Theoretical Structure of Foucault’s The Use of Pleasure何乏筆 
3902003Reflexionen zur konfuzianischen Energetik ― Mou Zongsan interpretiert Zhang ZaiHeubel, Fabian 
3912003經典意識與文人心態--論常州學者的西漢情結蔡長林 
3922003女性與歷史:施叔青的《香港三部曲》彭小妍 
3932003施叔青文學與台灣文壇以及香港文化彭小妍 
3942003Ming-Qing Literature and ThoughtYim, Lawrence 
3952003East Asianists in a Global Setting: Retrospects and ProspectsYim, Lawrence 
3962003「不可說」的弔詭何建興 世界宗教學刊 第2期,頁89-110
3972003朱子的「仁說」及其與湖湘學派的辯論李明輝 中國詮釋學 第1輯,頁63-87
3982003施蟄存先生的詞學研究林玫儀 《慶祝施蟄存教授百歲華誕文集》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3992003台灣文學的批評家及其問題李奭學 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貳),第12冊,評論卷(二) (台北 : 九歌出版社)
4002003論錢穆先生對清代學術的批評-以公羊學為例蔡長林 
4012003You Must Remember This . . . : Exile and Memory in Wu Zhaoqian, Spring 1661Yim, Lawrence 
4022003商羯羅論不可說者的言說何建興 
4032003閱讀邊緣:晚明竟陵派的文學閱讀楊玉成 
4042003由「內聖」向「外王」的轉折――現代新儒家的政治哲學李明輝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23期,頁337-350
4052003晚明情愛觀與佛教交涉芻議-以《金瓶梅》為中心廖肇亨 欲掩彌彰:中國歷史文化中的「私」與「情」—私情篇 (臺北市 : 漢學研究中心)
4062003「天道」「天命」「王道」概念在近代日本的繼承和轉化--兼論中日帝王的神聖化陳瑋芬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23,235-260
4072003歷代短篇小說選注劉苑如 ; 高桂惠; 康韻梅; 賴芳伶台北
4082003論清中葉常州學者對考據學的不同態度及其意義—以臧庸與李兆洛為討論中心蔡長林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23輯,頁263-303
4092003由「內聖」向「外王」的轉折??現代新儒家的政治哲學李明輝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23輯,頁337-350
4102003評Nicholas Standaert ed., «Handbook of Christianity in China, Volume One: 635-1800»李奭學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23期,頁384-387
4112003閱讀「紅樓夢」(上)余國藩著; 李奭學譯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13卷第3期,頁85-108
4122003明郎瑛詞話輯校林玫儀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13卷第3期,頁139-156
4132003Memories and Identities Constituted in Poems, Letters, and Memoirs: The Exiled Poet Wu Zhaoqian (1631–1684) and His Son in ManchuriaYim, Lawrence 
4142003書評:顧紅亮著《實用主義的誤讀-杜威哲學對現代中國哲學的影響》楊貞德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22期,頁320-324
4152003The Eccentric Chan in Late Ming:The Thought and Literary Works of SanFeng Hanyue廖肇亨 
4162003公共道場 ─ 社會批判與美學修養之間(詮釋「紫藤廬」)何乏筆 
4172003疏離的美學--談黃國峻的短篇小說李奭學 聯合文學 第19卷第10期,頁33-35
4182003中韓儒學的「情」--以朱子與李退溪為例林月惠 東亞文化圈的形成與發展--儒家思想篇 (臺北 : 國立臺灣大學)
4192003導言:汪喜孫著作述論楊晉龍 汪喜孫著作集 (臺北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4202003Jingling Poetics and the Fate of the Ming Empire: A Comparison of Zhong Xing and Qian Qianyi’s Poetry on Political AffairsYim, Lawrence 
4212003汪喜孫著作集(上中下)汪喜孫著; 楊晉龍主編 台北市
4222003三十年代上海の都市文化彭小妍 植民地文化研究 (2), 182-186
4232003東亞儒學:方法與批判子安宣邦著; 陳瑋芬等譯 台北
4242003中國房中術與能量的吸血主義 ― 由傅柯和李歐塔對於高羅佩《中國古代房內考》的運用論生命政治與修養技藝的關係何乏筆 
4252003《四庫全書》劉宗周著作初探鍾彩鈞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13卷第2期,頁75-99
4262003經學研究論叢第11輯林慶彰 臺北
4272003慎獨思想島森哲男著; 張季琳譯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第13卷第2期,頁191-207
4282003北山詞論林玫儀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13卷第2期,頁217-233
4292003試論《梁溪詞選》的版本林玫儀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13卷第2期,頁209-216
4302003上海の劉吶鷗彭小妍 天理台灣學會年報 (12), 139-150
4312003趙大洲的思想荒木見悟著; 廖肇亨譯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13卷2期,頁95-116
4322003內在超越重探 ─ 論韋伯宗教社會學對儒家的詮釋(修正版)何乏筆 
4332003詩經學研究概述楊晉龍 五十年來的經學研究 (臺北 : 臺灣學生書局)
4342003意識、目擊識與純粹意識何建興 
4352003氣氛美學作為新美學的基本概念Böhme, Gernot著; 谷心鵬; 翟江月; 何乏筆譯 當代, 第188期,頁10-33
4362003後設美學與後現代性:解嚴後臺灣小說的現實與虛構彭小妍 
4372003楊逵和入田春彥—臺灣作家和總督府日本警察張季琳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第22輯,頁1-34
4382003再談虛構--跋《重讀石頭記》余國藩著; 李奭學譯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49期,頁73-85
4392003牢籠世界蓮花裡——錢謙益「病榻消寒」詩初探嚴志雄 
4402003Between Self-Indulgence and Self-Restraint-Tao Qian's "Quieting the Passions"嚴志雄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22輯,頁35-64
4412003臺灣《詩經》研究的反思:淵源與議題的研析楊晉龍 第三屆臺灣儒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臺南 : 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
4422003第一等偷懶沙門—雪嶠圓信與明末清初的禪宗廖肇亨 東華漢學 創刊號,頁229-259
4432003乾嘉學者的義理學 (下)林慶彰 ; 張壽安台北市
4442003乾嘉學者的義理學 (上)林慶彰 ; 張壽安台北市
4452003形上學與創造性 ─ 建構牟宗三和阿多諾的共同問題何乏筆 
4462003由文獻學的立場論詞學資料之蒐集(2001年9月14-18日錦州師範學院主辦首屆國際詞、曲比較研討會暨第五屆中國散曲研討會論文)林玫儀 《詞曲研究的新拓展》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4472003Review of Nüxing cishi胡曉真 Nan Nü: Women and Gender in Early and Imperial China, 5(1), 124-127
4482003楊逵和沼川定雄張季琳 
4492003私情篇導論:〈情天欲海─私情的核心價值與外現形式〉胡曉真 欲掩彌彰:中國歷史文化中的「私」與「情」─私情篇 (台北 : 漢學研究中心)
4502003閨情、革命與市場:由民初彈詞小說家姜映清談起胡曉真 無聲之聲 (III) :近代中國的婦女與文化 (1600-1950) (台北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4512003近五十年來的臺灣尚書學研究蔣秋華 五十年來的經學研究(1950-2000)
4522003欲掩彌彰:中國歷史文化中的「私」與「情」──私情篇熊秉真主編; 王璦玲; 胡曉真合編 臺北
4532003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胡曉真 臺北
4542003從性史到修養史 ─ 論傅柯《性史》第二卷中的四元架構何乏筆 後學新論:後現代/後結構/後殖民 (臺北巿 : 左岸文化) 
4552003自我發現與自我創造─ 論哈道特和傅柯修養論之差異何乏筆 後學新論:後現代/後結構/後殖民 (臺北巿 : 左岸文化)
4562003自我發現與自我創造 ? 關於哈道特和傅柯修養論之差異何乏筆 黃瑞祺編,《後學新論:後現代∕後結構∕後殖民》,臺北市:左岸文化  
4572003氣氛美學的新視野─評介伯梅〈氣氛美學作為新美學的基本概念〉何乏筆 當代  第188期,頁34-43
4582003日本京都哲學與佛學之旅與三木清的構想力的邏輯作吳汝鈞 正觀:佛學研究雜誌 第26 卷,頁113-156
4592003關於現象與物自身的統合與物自身的行動轉向問題(上)吳汝鈞 鵝湖月刊 第340期,頁13-22
4602003Das Motiv der dreijährigen Trauerzeit in Lunyu 17.21 als ethisches ProblemLee, Ming-huei; 何乏筆譯 Pohl, Karl-Heinz/ Wippermann, Dorothea (Hg.), Brücke zwischen Kulturen. Festschrift für Chiao Wei zum 75. Geburtstag, Münster, 291-308
4612003關於現象與物自身的統合與物自身的行動轉向問題(下)吳汝鈞 鵝湖月刊 第341期,頁22-31
4622003Hermann Schmitz’ Adolf Hitler in der Geschichte oder Zur Kritik der Neuen PhänomenologieHeubel, Fabian Studies on New Phenomenology and Theories of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Kyoto : Graduate School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Studies)
4632003Xiong Shili’s Metaphysical Theory about the Non-Separability of Substance and FunctionNg, Yu-Kwan New Confucianism: A Critical Examination (Palgrave Macmillan, New York)
4642003近代中國知識分子在日本林慶彰 臺北
4652003學術資料的檢索與利用林慶彰 臺北
4662003從郭店楚簡看子思學派與《易》學的關係范麗梅 
4672003祕密花園──論清代女性彈詞小說中的幽閉空間與心靈活動胡曉真 欲掩彌彰:中國歷史文化中的「私」與「情」──私情篇 (臺北 : 漢學研究中心)
4682003五十年來的經學研究林慶彰 臺北
4692003今日阿多諾關鍵詞楊小濱 文景 2003年9月號,頁14-18
4702003Historical Revisionism in Taiwa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A Post-Martial Law PhenomenonPeng, Hsiao-Yen Transformation! Innovation?: Perspectives on Taiwan Culture (Wiesbaden : Otto Harrassowitz KG)
4712003施蟄存先生的詞學研究(節略本)林玫儀 《文學世紀》 第3卷第10期「施蟄存先生百歲壽慶專輯」,頁41-49
4722003書評論文:郝大維與安樂哲論儒家民主。楊貞德 臺大歷史學報 第31 期,頁293-310
4732003牢籠世界蓮花裡——錢謙益<病榻消寒>詩初探嚴志雄 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主編,《第四屆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  
4742002清人余一鼇之生平及其詩詞作品林玫儀 《中國文哲通訊》 第12卷第4期,頁193-202
4752002阮籍的名教空間與大人先生的神貴空間周大興 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化空間的書寫與闡釋 (臺北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
4762002孤臣淚灑荒江畔,忍痛新裁變雅詩──文廷式甲午後詞作探微林玫儀 《文學、文化與世變》(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文學組) (臺北市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4772002《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化空間的書寫與闡釋》導言劉苑如 ; 李豐楙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化空間的書寫與闡釋 (台北 : 中研院文哲所)
4782002慾望塵世/境內蓬萊──《拾遺記》的中國圖像劉苑如 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化空間的書寫與闡釋 (台北 : 中研院文哲所)
4792002王道本乎人情 ─《閒情偶寄》的空間美學何乏筆 
4802002紅樓論文學 -上余國藩著; 李奭學譯 聯合文學 第218期,頁132-148
4812002戰時下の楊逵─「增産の蔭に」をめぐって張季琳 台湾の「大東亜戰争」──文学‧メディア‧文化 (東京 : 東京大學出版會)
4822002日本人看朱天心的「古都」張季琳 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化空間的書寫與闡釋 (臺北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4832002是誰傳下這詩人的行業?----淺談詩與詩學的關係李奭學 臺灣詩學季刊, 第40期,頁9-11
4842002臧庸與李兆洛--論清中葉常州學者對考據學的不同態度及其意義蔡長林 
4852002清代詞籍評點敘例(2002年11月19-20日史丹福大學中國語言文化研究中心、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主辦中國文學評點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林玫儀 《中國文學評點研究論集》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4862002地域、主體與欲望——屈大均1673-1676年軍中詩的身分認同嚴志雄 
4872002身體.性別.階級—六朝志怪的常異論述與小說美學劉苑如 台北市
4882002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化空間的書寫與闡釋李豐楙; 劉苑如 台北市
4892002現代儒家與東亞文明:地域與發展李明輝 ; 陳瑋芬 台北市
4902002現代儒家與東亞文明:問題與展望劉述先; 林月惠 台北市
4912002士庶、性別、地域──論南北朝的文學閱讀楊玉成 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化空間的書寫與闡釋 (臺北市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4922002日本儒學的發展澤井啟一著; 廖肇亨譯 現代儒家與東亞文明,頁331-366
4932002晚明僧人山居詩之形式與精神廖肇亨 
4942002Post-Martial Law Taiwanese Culture and LiteraturePeng, Hsiao-Yen 
4952002明末清初の詩禪交涉研究序說廖肇亨 中國哲學研究 17,頁177-320
4962002給故郷的妻子--我的書翰集(五)王昶雄著; 張季琳譯 《王昶雄全集》第3冊「散文巻二」 (臺北 : 臺北縣政府文化局)
4972002給舞蹈家的友人──我的書翰集(四)王昶雄著; 張季琳譯 《王昶雄全集》第3冊「散文巻二」 (臺北 : 臺北縣政府文化局)
4982002給出征的友人──我的書翰集(二)王昶雄著; 張季琳譯 《王昶雄全集》第3冊「散文巻二」 (臺北 : 臺北縣政府文化局)
4992002給先舅父──我的書翰集(一)王昶雄著; 張季琳譯 《王昶雄全集》第3冊「散文巻二」 (臺北 : 臺北縣政府文化局)
5002002石田三成和王安石王昶雄著; 張季琳譯 《王昶雄全集》第6冊「散文巻五」 (臺北 : 臺北縣政府文化局)
5012002給自暴自棄的友人──我的書翰集(三)王昶雄著; 張季琳譯 《王昶雄全集》第3冊「散文巻二」 (臺北 : 臺北縣政府文化局)
5022002燃燒的熱情──觀看「厚生演劇」王昶雄著; 張季琳譯 《王昶雄全集》第6冊「散文巻五」 (臺北 : 臺北縣政府文化局)
5032002「道」、「王道」、「皇道」概念在近代日本的詮釋陳瑋芬 中山人文學報 15,107-130
5042002Dandysme et néo-sensationnisme : style de vie et style littérairePeng, Hsiao-Yen 
5052002Women and Historical Revisionism: City of SadnessPeng, Hsiao-Yen 
5062002Multiculturalism and Historical Revisionism: Taiwa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Peng, Hsiao-Yen 
5072002City of Sadness: Multiculturalism and Historical RevisionismPeng, Hsiao-Yen 
5082002牟宗三的文學觀——以三十年代文藝思潮為背景林月惠 現代儒家與東亞文明:地域與發展 (臺北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史哲研究所籌備處)
5092002中韓儒學的「情」:以朱子與李退溪為例林月惠 中山人文學報 第15輯,頁77-105
5102002近代日本における孔子教論者の天命說について-「天命」と「國體」を中心として-陳瑋芬 日本漢學研究初探 (東京 : 勉誠出版)
5112002老耄於今始學憨——錢謙益「病榻消寒」詩初探嚴志雄 
5122002書評:魯迅の仙臺時代──魯迅の日本留學の研究〉藤井省三著; 張季琳譯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1期,頁475-479
5132002論常州學派研究的新方向蔡長林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21期,頁339-370
5142002體物、記憶與遺民情境——屈大均一六五九年詠梅詩探究嚴志雄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21輯,頁43-88
5152002啖助新春秋學派研究論集林慶彰 ; 蔣秋華主編 ; 張穩蘋編輯; 劉康威; 張穩蘋校對台北市
5162002何楷《詩經世本古義》引用《化書》及其相關問題探究楊晉龍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21期,頁293-338
5172002清代經學研究論集林慶彰著 台北市
5182002《文昌化書》內《詩經》資料研究楊晉龍 第五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北京 : 學苑出版社)
5192002藥地愚者大師之詩學源流與旨要論考—以「中邊說」為討論中心廖肇亨 臺大佛學中心學報 第7輯,頁257-293
5202002佛教量論的宗教意義何建興 揭諦學刊 第4期,頁35-60
5212002陳那邏輯理論探析何建興 佛學研究中心學報 第7期,頁27-47
5222002文本、誤讀、影響的焦慮:論江西詩派的閱讀與書寫策略楊玉成 
5232002「天命」與「國體」-- 近代日本孔教論者的天命說陳瑋芬 日本漢學研究初探 (台北 : 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
5242002汪喜孫的生平與著作編刊相關問題述論楊晉龍 第七屆清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高雄 : 國立中山大學清代學術研究中心)
5252002常州學者莊綬甲蔡長林 
5262002王夫之和牟宗三關於《正蒙》的註解何乏筆 
5272002朱子與劉蕺山對《中庸》首章的詮釋林月惠 朱子學的開展——東亞篇 (臺北 : 漢學研究中心)
5282002普洛透斯變形記--從《尤里西斯》看文體翻譯的問題李奭學 
5292002「不可說」的弔詭何建興 
5302002In Search of a Historical Agent: Qu Dajun’s 1659 Poems on the Plum TreesYim, Lawrence 
5312002明末清初叢林論詩風尚探析廖肇亨 中央研究院文哲所集刊 第20輯,頁263-301
5322002從鮮卑敘記看南朝志怪中異族想像與時代感覺劉苑如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20輯,頁223-262
5332002記憶之書──朱天心《古都》日文版導讀清水賢一郎著; 張季琳譯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第12卷第1期,頁173-179
5342002內在超越重探 ― 論韋伯宗教社會學對儒家的詮釋何乏筆 
5352002儒家政治哲學與責任倫理學李明輝 北京《中國學術》 總第9輯,頁219-230
5362002故事新編--論明末耶穌會士所譯介的伊索式證道故事李奭學 
5372002評《明末清初天主教和佛教的護教辯論》,鄭安德著李奭學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20期,頁641-644
5382002Colonialism and the Predicament of Identity: Liu Na’ou and Yang Kui as Men of the WorldPeng, Hsiao-Yen 
5392002支機集完帙之發現及其相關問題林玫儀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20期(戴璉璋先生榮退紀念專刊),頁13-174
5402002陳那邏輯理論探析何建興 
5412002論崔適與晚清今文學蔡長林 台灣
5422002大河灣導讀會李奭學 書和人 第3期,頁44
5432002清代詩話知見錄吳宏一主編; 何繼文; 陳國明; 林耀椿; 李慶; 元鍾禮; 崔溶澈; 蔣秋華 ; 崔富章編輯台北市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5442002創造性的另類系譜學 ─ 王夫之與「資本主義萌芽」何乏筆 
5452002神話解經學--試剖易瑪諾《聖經直解》裡的神話型證道故事李奭學 
5462002Das Dispositiv der KreativitätHeubel, Fabian Darmstadt
5472002張競生的性美學烏托邦:情感教育與女性治國彭小妍 文學、文化與世變--第三屆國際和學會議論文集 (臺北市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5482002巧婦童心:承先啟後的林海音彭小妍 一座文學的橋--林海音先生紀念文集 (臺南市 : 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
5492002Sex Histories: Zhang Jingsheng’s Sexual RevolutionPeng, Hsiao-Yen Critical Studies: Feminism/Femininity in Chinese Literature (Amsterdam : Editions Rodopi B. V.)
5502002康德歷史哲學論文集Kant, Immanuel; 李明輝 臺北
5512002The Chinese Postmodern: Trauma and Irony in Chinese Avant-Garde FictionYang, Xiaobin Ann Arbor
5522002康德哲學與現代中國思潮李明輝 北京《世界哲學》 2002年增刊,頁159-174
5532002法華玄義的哲學與綱領吳汝鈞 臺北
5542002唯識現象學(二):安慧吳汝鈞 臺北
5552002唯識現象學(一):世親與護法吳汝鈞 臺北
5562002存心倫理學、責任倫理學與儒家思想李明輝 浙江學刊 第5輯,頁5-17
5572002苦痛現象學:我在苦痛中成學吳汝鈞 臺北
5582002陽明學與民主政治李明輝 浙江社會科學 第4輯,頁98-103
5592002作為幽靈的後現代楊小濱 中國詩歌評論:激情與責任 頁306-317
5602002From Anti-Imperialism to Post-Colonialism: Taiwan Fiction Since the 1977 Nativist Literature DebatePeng, Hsiao-Yen Sights of Contestation: Localism, Globalism and Cultural Production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Hong Kong :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5612002前言:林海音的《城南舊事》(Introduction: Lin Hai-yin’s Memories of Peking: South Side Stories)彭小妍 林海音,《城南舊事》(Memories of Peking: South Side Stories) (香港 : 中文大學出版社)
5622002Sex Histories: Zhang Jingsheng’s Sexual Revolution彭小妍 Critical Studies: Feminism/Femininity in Chinese Literature 159-177
5632002朱天心的臺北:從地理空間到歷史意識彭小妍 空間與地域文化--中國文學空間的書寫與闡釋 (臺北市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
5642002一座文學的橋:銜接世代的林海音彭小妍 一座文學的橋--林海音先生紀念文集 (臺南市 : 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
5652001臺灣固無省也--從《臺灣文學史綱》看葉石濤的「在地觀」李奭學 聯合文學 第18卷2期,頁26-30
5662001重訪靈山--論高行健與中西文學傳統李奭學 
5672001死亡卅復甦.黑暗卅光明──《台灣文學史綱》與本土化彭小妍 聯合文學 第18卷第2期,頁22-25
5682001閱讀世情:崇禎本《金瓶梅》評點楊玉成 國文學誌 第5期,頁115-158
5692001世變與維新:晚明與晚清的文學藝術胡曉真 台北市
5702001The Art of Misreading: The Jesuit Use of Western ‘Fables’ in Late-Ming ChinaLi, Shi-Xue 
5712001基督教精神與歐洲古典傳統的合統--利瑪竇的《西琴曲意八章》初探李奭學 詩與聲音--二OO一年台北國際詩歌節詩學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 :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5722001歐洲古典傳統與基督教精神的合流—利瑪竇的《西琴曲意》初探李奭學 聯合文學 第203期,頁130-140
5732001釋情余國藩著; 李奭學譯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43期,頁1-52
5742001如來佛的手掌心--論明末耶穌會「證道故事」裡的佛教色彩李奭學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19期,頁451-497
5752001服部宇之吉の「孔子教」論-その「儒教非宗教」說.「易姓革命」說.及び「王道立國」說を中心に―陳瑋芬 季刊日本思想史 59,49-68
5762001劉蕺山對《大學》〈誠意〉章的詮釋林月惠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19輯,頁407-450
5772001小眾讀者:康熙時期的文學傳播與文學批評楊玉成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19期,頁55-108
5782001從《詩經傳說彙纂》到《詩義折中》---清代兩部官訂《詩經》注本詮釋形式之比較楊晉龍 王叔岷先生學術成就與薪傳論文集 (臺北 :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5792001臺灣近五十年詩經學研究概述(1949-1998)楊晉龍 漢學研究通訊 第20卷第3期,頁28-50
5802001台湾プロレタリア文学の誕生──楊逵と大日本帝国張季琳 東京
5812001遊園驚夢--讀陳映真的《忠孝公園》李奭學 聯合文學 第17卷第9期,頁32-33
5822001論郭店竹書與〈易傳〉之天道思想范麗梅 中國文學研究 第15期,頁1-20
5832001從性史到修養史 ─ 傅柯《性史》第二卷中的理論結構何乏筆 
5842001關於我所編輯的《魯迅事典》藤井省三著; 張季琳譯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第11卷第2期,頁133-139
5852001近代日本「東洋學」的成立與發展試論陳瑋芬 慶祝莆田黃錦鋐教授八秩•日本町田三郎教授七秩嵩壽論文集 (台北 : 文史哲出版社)
5862001宋儒對於「仁」的詮釋——以 《論語》「觀過,斯知仁矣」為例林月惠 鵝湖學誌 第26輯,頁36-66
5872001徐復觀雜文補編 (一至六冊)李明輝 ; 黎漢基編台北市
5882001陳那論感官知覺及其對象何建興 正觀雜誌 第17期,頁4-31
5892001由中研院文哲所「世變中的文學世界」主題計畫談晚明晚清研究的相關發展胡曉真 漢學研究通訊 第20卷第2期,頁27-34
5902001明末清初の文藝思潮と佛教廖肇亨 東京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 150 p.
5912001自我發現與自我創造 ─ 論哈道特和傅柯修養論之差異何乏筆 
5922001《經傳釋詞》內《詩經》條目析論楊晉龍 清代揚州學術研究 (臺北 : 臺灣學生書局)
5932001劉壽曾集劉壽曾著; 林子雄點校; 楊晉龍校訂 ; 邱秀春校對台北市
5942001佛教量論的宗教意義何建興 
5952001History as Rhetoric: The Jesuit Use of Chreia in Late-Ming ChinaLi, Shi-Xue 
5962001Verstehen und sittliche Praxis: Ein Vergleich zwischen dem Konfuzianismus Zhu Xis und der philosophischen Hermeneutik GadamersLin, Wei-chieh Frankfurt a.M.
5972001Zur Kritik der Neuen Phänomenologie ― Hermann Schmitz’ Adolf Hitler in der GeschichteHeubel, Fabian 
5982001高行健是否真的「沒有主義」﹖(等三則)李奭學 聯合文學 第17卷第5期,頁169-170
5992001靜觀其變--論儒家思想與人權的展望余國藩著; 李奭學譯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41期,頁99-133
6002001西川滿和《文藝臺灣》──東方主義的視線阮斐娜(Faye Kleman)著; 張季琳譯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第11卷第1期,頁135-145
6012001自我的客體化與普遍化 —-近代日本的「東洋」論及隱匿其中的「西洋」與「支那」陳瑋芬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18,367-420
6022001Political Exile, Chan Buddhism Master, Poetry Club Founder: A Cantonese Monk in Manchuria during the Ming-Qing TransitionYim, Lawrence 
6032001楊逵の魯迅受容張季琳 アジア遊学(東京:勉成出版社) (25), 93-126
6042001朝聖心學--談「靈山」李奭學 聯合文學 第17卷第4期,頁75-78
6052001田園組曲:論陶淵明《歸園田居》五首楊玉成 國文學誌 第4期,頁193-232
6062001村上春樹與東亞──作為都市現代化標誌的文學藤井省三著; 張季琳譯 《「21世紀中國學術研究前瞻」國際學術研究會》論文集 (香港 : 香港中文大學)
6072001海上說情慾:從張資平到劉吶鷗彭小妍 台北市
6082001袁宏「道本儒用」的名教觀周大興 
6092001Literature and Historical Reconstruction: A Post-Martial Law PhenomenonPeng, Hsiao-Yen 威權體制的變遷:解嚴後的臺灣 (臺北市 :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6102001Was ist chinesische Philosophie? Kritische PerspektivenFabian Heubel Hamburg
6112001當代儒學之自我轉化簡體字版李明輝 北京
6122001孟子重探李明輝 臺北
6132001「歷代詞集序跋」成果報告林玫儀編撰 行政院國科會
6142001「清詞別集資料蒐集計畫」成果報告林玫儀編撰 蔣經國基金會
6152001Der Konfuzianismus im modernen China李明輝 Leipzig
6162001劉蕺山對朱子理氣論的批判李明輝 漢學研究 第19卷第2期,頁1-32
6172001《決戰臺灣小說集》楊逵作「增産の蔭──呑気な爺の話」をめぐって張季琳 
6182001凝滯中的分裂文本──由夢影緣再探晚清前期的女性敘事胡曉真 世變與維新:晚明與晚清的文學藝術 (臺北 : 中研院文哲所)
6192001楊逵全集(十四卷)彭小妍 臺南市
6202001Literature and Historical Reconstruction: A Post-Martial Law Phenomenon.彭小妍 Weiquan tizhi de bianqian: Jieyanhou de Taiwan (Change of an authoritarian regime: Taiwan in the post-martial law era) 471-495
6212001劉吶鷗全集•日記集(上、下)康來新; 許秦蓁編輯; 彭小妍 ; 黃英哲編譯臺南縣
6222001什麼是中國的後現代文學楊小濱 思想文綜 第7期,頁121-148
6232001Exile and Poetry in a Cantonese Monk in the 1650s Mukden: Hanke (1612-1660) RevisitedYim, Lawrence 
6242000劉蕺山「慎獨」之學的超越向度林月惠 兩岸青年學者論壇──中華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 (臺北 : 法鼓山人文社會學院)
6252000陳奐研究論集林慶彰 ; 楊晉龍主編 ; 陳淑誼編輯台北市
6262000「歷史很多漏洞」:從張我軍到李昂彭小妍 台北市
6272000明末清初における佛教叢林の詩論について廖肇亨 
6282000士庶、性別、地域──論南北朝的文學閱讀楊玉成 
6292000朱天心的臺北:從地理空間到歷史意識彭小妍 
6302000宋明儒學之分系問題及其詮釋學上的意涵林維杰 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第28卷第4期,頁489-494, 536
6312000中國晚明與西方中世紀--論明末耶穌會古典型證道故事的時空與文化背景李奭學 
6322000第14屆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評審意見: 文字.結構.題旨李奭學 聯合文學 第17卷第1期,頁32-33
6332000臺灣學者研究「清乾嘉揚州學派」述略楊晉龍 漢學研究通訊 第19卷第4期,頁596-610
6342000《詩傳大全》與《詩傳通釋》關係再探---試析元代《詩經》學之延續楊晉龍 元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籌備處)
6352000故事新詮--論明末耶穌會士所譯介的伊索式證道故事李奭學 中外文學 第29卷第5期,頁238-277
6362000「四庫學」研究方法芻議---研究時的幾個問題楊晉龍 乾嘉學者的治經方法 (臺北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6372000導言:元代經學史的奠基與新猷楊晉龍 元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6382000乾嘉學者的治經方法 (上、下)蔣秋華主編 台北市
6392000元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楊晉龍 台北市
6402000范縝神滅論思想研究蜂屋邦夫著; 廖肇亨 ; 雋雪艷合譯道家思想與佛教,頁304-351
6412000Musing on the Willow for the Last Time: Six Poems by Qian Qianyi on Liu RushiYim, Lawrence 
6422000朱彝尊經義考研究論集 (上、下)林慶彰 ; 蔣秋華主編 ; 陳淑誼編輯台北市
6432000美國作家,歐洲經驗李奭學 文訊 第178 期,頁39-42
6442000秋墳唱詩,怎知是厭做人間事?--漫談西洋文學傳統裡的「名鬼」李奭學 聯合文學 第16卷第10期,頁58-62
6452000The Dandy and the WomanPeng, Hsiao-Yen 
6462000論《四庫全書總目》對明代詩經學的評價楊晉龍 第四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北京 : 學苑出版社)
6472000台湾プロレタリア文学の誕生──楊逵と「大日本帝国」張季琳 東京: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系研究科
6482000台湾プロレタリア文学の誕生──楊逵と「大日本帝国」張季琳 東京大學, 大學院人文社會系研究科亞洲文化研究專攻
6492000儒學如何開出民主與科學?李明輝 原道 第6輯,頁369-384
6502000秩序追求與末世恐懼──由彈詞小說《四雲亭》看晚清上海婦女的時代意識胡曉真 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 第8輯,頁89-128
6512000黑暗的心--評劉大任著「杜鵑啼血」李奭學 誠品好讀月報 試刊,頁19
6522000張競生的性美學烏托邦:情感教育與女性治國彭小妍 
6532000故事新詮--論明末耶穌會士所譯介的伊索式證道故事李奭學 
6542000稿本《海綃說詞》及其相關問題林玫儀 《臺大中文學報》 第12期,頁421-451
6552000慎獨齋本《山堂考索》之刊校及與「四庫本」之比較楊晉龍 第九屆所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高雄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6562000楊逵と沼川定雄──台湾人プロレタリア作家と台湾公学校日本人教師について張季琳 中国語中国文学研究室紀要(東京:東京大學文學部) (3), 93-126
6572000非《傳習錄》:馮柯《求是編》析評林月惠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16輯,頁375-450
6582000從《四庫全書總目》對明代經學的評價析論其評價內涵的意義楊晉龍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16期,頁523-586
6592000The Structural and Symbolic Significance of the Wang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Water MarginYim, Lawrence 
6602000汪中集汪中著; 林慶彰 ; 蔣秋華編審 ; 王清信; 葉純芳點校台北市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6612000「儒教」與「儒學」涵義異同重探─新儒家的觀察小島毅著; 廖肇亨譯 儒家思想在現代東亞──中國大陸與臺灣篇,頁191-227
6622000李通玄在明代荒木見悟著; 廖肇亨譯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10卷1期,頁273-288
6632000六朝時代宗教與思想之演變蜂屋邦夫; 張季琳譯 世變與創化──漢唐、唐宋轉換期之文藝現象 (臺北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6642000世變與創化──漢唐、唐宋轉換期之文藝現象》導言(一)劉苑如 世變與創化──漢唐、唐宋轉換期之文藝現象 (台北 : 中研院文哲所)
6652000六朝志怪漢武系列的「小說」試探劉苑如 世變與創化──漢唐、唐宋轉換期之文藝現象 (台北 : 中研院文哲所)
6662000世變與創化:漢唐、唐宋轉換期之文藝現象衣若芬; 劉苑如 台北市
6672000解嚴與文學中的歷史重建彭小妍 
6682000Тема смерти в поэзии Анны Ахматовой 1912-1922Чэнь, Хян-Инь Санк-Петербург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Филологический факультет
6692000常州莊氏學術新論蔡長林 國立臺灣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班
6702000Review of Gudian wenxue yu xingbie yanjiu胡曉真 Nan Nü: Women and Gender in Early and Imperial China, 2(1), 192-198
6712000Das Dispositiv der Kreativität. DissertationHeubel, Fabian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Darmstadt, Philosophie
6722000日本人看朱天心的《古都》張季琳 
6732000八十八年小說選彭小妍 臺北市
6742000Answering the Question: What Is Chinese Postmodernism/Post-Mao-Dengism?Yang, Xiaobin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Second Half of A Modern Century: A Critical Survey (Indianapolis :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6752000《迷園》與臺灣民族論述——記憶、述說與歷史彭小妍 殖民地經驗與臺灣文學 (臺北市 :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6762000Whence and Whither the Postmodern/Post-Mao-Deng: Historical Subjectivity and Literary Subjectivity in Modern ChinaYang, Xiaobin Postmodernism and China (Durham : Duke University Press)
6772000我與詞學研究──我治詞之歷程及對詞學研究之看法林玫儀 《文化的饋贈──漢學研究國際會議論文集》(語言文學卷) (北京市 : 北京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
6782000今天的「今天派」詩歌楊小濱 中國詩歌評論:從最小的可能性開始 頁348-370
6792000The ‘Deficiency of Yin in the Liver’—Dai-yu’s Malady and Fubi in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嚴志雄 Chinese Literature: Essays, Articles, Reviews (22), 85-111
6801999評介艾爾曼《經學、政治、宗族--中華帝國晚期常州今文學派研究》〉蔡長林 國際漢學論叢 第1輯,頁19-45
6811999禪門說戲──一個佛教文化史觀點的嘗試廖肇亨 漢學研究 第17卷第2期,頁277-298
6821999論《詩問略》之作者與內容楊晉龍 傳承與創新: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十周年紀念論文集 (臺北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6831999況周頤《宋人詞話》考──兼論此書與《歷代詞人考略》之關係林玫儀 《傳承與創新: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十周年紀念論文集》 (臺北市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籌備處)
6841999身體與記憶──論六朝志怪中的性別變亂劉苑如 傳承與創新──中研院文哲所十週年紀念論文集 (台北 : 中研院文哲所)
6851999一本與一體:儒家一體觀的意涵及其現代意義林月惠 傳承與新——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十周年紀念論文集 (臺北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史哲研究所籌備處)
6861999金堡的節義觀與歷史評價探析廖肇亨 中央研究院文哲所通訊 第9卷第4期,頁95-116
6871999焦循的學問坂出祥伸著; 廖肇亨譯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9卷4期,頁143-159
6881999覺浪道盛初探荒木見悟著; 廖肇亨譯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9卷4期,頁95-116
6891999傳承與創新: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十周年紀念論文集鍾彩鈞主編 台北市
6901999金堡《遍行堂集》による明末清初江南文人の精神樣式の再檢討廖肇亨 日本中國學會報 51, 152-165
6911999Hanke’s Political Exile and His Literary and Religious Activities in LiaodongYim, Lawrence 
6921999歷史‧虛構‧文本性--明末耶穌會「世說」修辭學初探李奭學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15期,頁43-106
6931999陳那論知覺及其對象何建興 
6941999點校補正經義考 (一至八冊)朱彝尊原著; 林慶彰 ; 蔣秋華 ; 楊晉龍 ; 張廣慶編審台北市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6951999評介艾爾曼《經學、政治和宗族—中華帝國晚期常州今文學派研究》蔡長林 國際漢學論叢‧第一輯 (台北市 : 樂學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6961999當代西方漢學家對「儒學」之哲學詮釋何乏筆 
6971999錢謙益的史學和性格述論楊晉龍 周虎林先生六秩榮慶論文集 (高雄 : 高雄復文出版社)
6981999日本漢學研究近況林慶彰 應用語文學報 頁95-125
6991999五四文人在上海:另類的劉吶鷗彭小妍 
7001999劉辰翁:閱讀專家楊玉成 國文學誌 第3期(宋代文化專號),頁199-248
7011999楊逵と入田春彦──台湾人プロレタリア作家と総督府日本人警察官の交友をめぐって張季琳 日本台湾学会報(東京:日本臺灣學會) (1), 143-152
7021999魯實先先生珍藏書札魯實先著; 陳廖安; 蔣秋華編輯 台北市
7031999論葉石濤《臺灣文學史綱》彭小妍 
7041999〈《異苑》中的怪異書寫與諧謔精神研究──以陳郡謝氏家族的相關記載為主要線索劉苑如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14輯,頁51-92
7051999在解構中走向重建——師院《四書》教學的省思、重構與分享林月惠 通識教育季刊 第6卷第1期,頁49-75
7061999Sense Experience and Language in the Indian Classical Buddhist, Nyāya and Grammarian PhilosophiesHo, Chien-hsing University of Delhi.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Ph.D.
7071999《毛詩蒙引》攷辨楊晉龍 張以仁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 (臺北 : 臺灣學生書局)
7081999Toward a Missionary Poetics in Late Ming China: The Jesuit Appropriation of ‘Greco-Roman’ Lore Through the Medieval Tradition of European ExemplaLi, Sher-shiueh University of Chicago, 比較文學
7091999Sex Histories: Zhang Jingsheng’s Sexual RevolutionPeng, Hsiao-Yen Tamkang Review 30(2), 73-98
7101999否定的美學:法蘭克福學派的文學理論與文化批評楊小濱 上海
7111999歷史與修辭:當代中國文學論楊小濱 蘭州
7121999一邊秋後算帳,一邊暗送秋波楊小濱 中國詩歌:九十年代備忘錄 (北京 : 人民文学出版社)
7131999冬日之旅:讀零雨的《木冬詠歌集》楊小濱 木冬詠歌集 (台北 : 唐山出版社)
7141999文藝理論與通俗文化 (上、下)彭小妍 台北市
7151999存心倫理學、形式倫理學與自律倫理學李明輝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 第5輯,頁1-18
7161999焦循對對孟心性論的詮釋及其方法論問題李明輝 臺大歷史學報 第24輯,頁71-102
7171999張東蓀對康德倫理學的理解李明輝 哲學研究 1999年增刊,頁53-56
7181999轉化抑或對話?──李春生所理解的中國經典李明輝 中央大學《人文學報》 第20/21輯,頁133-174
7191999「詞話集成」成果報告林玫儀編校 行政院國科會
7201999女性文學想像與晚明變局──論天雨花中的父女傳承胡曉真 傳承與創新──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十週年紀念論文集 (臺北 : 中研院文哲所)
7211999‘Proteus’ Revisited: A Critical Note on the Stylistics of Jin Di's Chinese Ulysses李奭學 James Joyce Quarterly 36(2), 262-269
7221999五四文人在上海:另類的劉吶鷗彭小妍 傳承與創新——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十周年紀念論文集 (臺北市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7231999Literature and Historical ReconstructionPeng, Hsiao-Yen 
7241998皇民文學與歷史敘述彭小妍 
7251998《四庫全書》版本是非與「新四庫全書」體例擬議楊晉龍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8卷第4期,頁217-231
7261998《迷園》與臺灣民族論述:記憶、述說與歷史彭小妍 
7271998世紀末的省思:《桃花源記并詩》的文化與社會楊玉成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8卷4期,頁79-100
7281998何謂鄉土——論鄉土文學之建構彭小妍 中外文學 第27卷第6期,頁41-53
7291998書評町田三郎著《明治の漢學者たち》陳瑋芬 中國哲學論集, 24,96-108
7301998黃春明與臺灣鄉土文學彭小妍 
7311998鄧豁渠的出現及其背景荒木見悟著; 廖肇亨譯 大陸雜誌 第97卷4期,頁15-26
7321998由彈詞編訂家侯芝談清代中期彈詞小說的創作形式與意識型態轉化胡曉真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12輯,頁41-90
7331998Liu Na’ou the Neo-Perceptionist DandyPeng, Hsiao-Yen 
7341998牟宗三先生對宋明儒學的詮釋與衡定——從〈黃宗羲對于「天命流行之體」之誤解〉談起林月惠 
7351998談臺灣作家全集的編撰彭小妍 文訊 第155輯,頁33-35
7361998《孟子》在司馬翎武俠小說中的應用及其意義楊晉龍 縱橫武林:中國武俠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 : 臺灣學生書局)
7371998《四庫全書》訂正析論:原因與批判的探求楊晉龍 兩岸四庫學---第一屆中國文獻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 : 臺灣學生書局)
7381998世紀末的省思:《桃花源記并詩》的文化與社會楊玉成 
7391998《楊逵全集》版本問題——楊逵作品的版本、歷史與「國家」彭小妍 聯合文學 第14卷第9期,頁1-40
7401998皇清盛世」與名媛閫道-評介Susan Mann: Precious Records: Women in China’s Long Eighteenth Century胡曉真 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 第6輯,頁247-258
7411998試論敦煌曲子詞之調式(1998年3月古典文學研究會及中正大學主辦隋唐五代文學研討會論文)林玫儀 《隋唐五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 (嘉義縣 : 國立中正大學)
7421998詩之序議考──古文復興運動的一面坂田新著; 張季琳譯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第8卷第2期,頁143-152
7431998詞學研究之新途徑林玫儀 《中國學報》 第38輯,頁7-19
7441998《四庫全書總目.詩演義提要》問題探究楊晉龍 第三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香港 : 天馬圖書有限公司)
7451998詩與樂的交融:《清商三調》新探楊玉成 國文學誌 第2期,頁215-274
7461998劉蕺山論「未發已發——從「觀念史」的考察談起林月惠 劉蕺山學術思想論文集 (臺北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史哲研究所籌備處)
7471998明治以降における「儒教」の變遷― 漢學.孔子教.支那學―陳瑋芬 九州中國學會報 36,91-108
7481998《四庫全書》處理《經義考》引錄錢謙益諸說相關問題考述楊晉龍 第七屆所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高雄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7491998劉蕺山學術思想論集鍾彩鈞編 台北市
7501998日本江戶漢學者對道統論的繼承和發展陳瑋芬 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 8(5),106-155
7511998金堡論考廖肇亨 東京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 100 p.
7521998戀愛中的胡適──美國女友艾迪絲‧克利福德‧韋蓮司與中國現代化理論的形成藤井省三著; 張季琳譯 ; 大久保明男譯中國文哲研究通訊(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第8卷第1期,頁91-118
7531998浪蕩天涯——劉吶鷗1927年日記彭小妍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12輯,頁1-40
7541998朱熹《詩序辨說》述義楊晉龍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12期,頁295-354
7551998從歷史到文學——從《臺灣文藝》及《無花果》談起彭小妍 
7561998The Republic of Wine: An Extravaganza of Decline.Yang, Xiaobin Positions: East Asian Cultures Critique 6.1 (Spring 1998). 頁7-31
7571998儒家思想在現代東亞:總論篇李明輝主編 台北市
7581998詞學資料庫的建立與應用林玫儀 
7591998孟子王霸之辨重探李明輝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13輯,頁241-266
7601998解讀兩岸詩的後現代性楊小濱 兩岸後現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 : 輔仁大學外語學院)
7611998《紅旗歌謠》及其他楊小濱 二十一世紀 1998年8月號,頁66-71
7621998新編西洋文學概論Maynard Mack等著; 呂健忠; 李奭學編譯 台北
7631998The Poetics of Historical Memory in the Ming-Qing Transition—A Study of Qian Qianyi’s (1582-1664) Later Poetry (明清之際的歷史記憶與詩學——錢謙益晚年詩作探究)Yim, Lawrence C. H. Yale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Ph.D. program in Chinese literature, 308 p.
7641997呂赫若與東寶國民劇──自入學東京聲専音樂學校到演出「大東亞歌舞劇」藤井省三著; 張季琳譯 陳映真等著:《呂赫若作品研究──臺灣第一才子》 (臺北 : 聯合文學出版社)
7651997薛傳均《說文答問疏證》述評林月惠 嘉義師院學報 第11輯,頁201-220
7661997艾爾門,看招!--評寇斯提羅著[Peter Costello]「喬伊斯傳」李奭學 中外文學 第26卷第5期,頁112-116
7671997「日本儒學史」の著述に關する一考察―德川時代から一九四五年まで―陳瑋芬 中國哲學論集 23,66-86
7681997挪轉文體乾坤的孫悟空—金隄《尤利西斯》第十四章古體仿譯商榷李奭學 當代 第0卷第121期,頁127-141
7691997作文教學的新嘗試——以與數學科的聯絡教學為例林月惠 ; 林素花國語科八十六學年度教材教法研習,頁45-53
7701997評介Frank Dikotter: Sex, Culture and Modernity in China彭小妍 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 第5輯,頁209-211
7711997林海音生平資料彙編上冊彭小妍 ; 汪淑珍
7721997林海音研究資料彙編彭小妍 ; 汪淑珍
7731997林海音作品評論彙編下冊彭小妍 ; 汪淑珍
7741997Love in 1930s Shanghai: A Study of the Neo-PerceptionistsPeng, Hsiao-Yen 
7751997明代詩經學研究楊晉龍 國立臺灣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394頁
7761997六朝志怪中的女性陰神崇拜之正當化策略初探劉苑如 思與言 第35卷第2期,頁93-132
7771997大日本主義風潮下的日本漢學者―鹽谷溫晚年的儒學觀與其《台灣遊記》陳瑋芬 第一屆台灣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 (台南 : 國立成功大學)
7781997清詞別集知見目錄彙編-見存書目吳熊和; 嚴迪昌; 林玫儀合編 台北市
7791997劉宗周全集 (一至五冊)劉宗周著; 戴璉璋; 吳光主編; 鍾彩鈞編審 台北市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7801997論姚際恆的學術風格蔡長林 經學研究論叢‧第四輯 (桃園縣 : 聖環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7811997From Anti-Imperialism to Post-Colonialism: Taiwan Fiction Since the 1977 Nativist Literature DebatePeng, Hsiao-Yen 
7821997晚清女性彈詞小說試探—非政治文本的政治解讀胡曉真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11輯,頁89-113
7831997新女性與上海都市文化--新感覺派研究彭小妍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10輯,頁317-355
7841997詩與史:論古詩中的三良主題楊玉成 中華學苑 第49期,頁97-139
7851997「詞律、詞譜比較研究」成果報告林玫儀 行政院國科會
7861997Seven Decades of Taiwan Literature: an OutlinePeng, Hsiao-Yen East Asian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Histories and Society / Culture and Literatures (Edmonton, Alberta : University of Alberta)
7871997陽明學與民主政治李明輝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 第4輯,頁167-178
7881997儒家思想的現代詮釋李明輝主編 台北市
7891997「宋詞詞調研究」成果報告林玫儀 行政院國科會
7901997李昂小說中的語言--由花季到《迷園》彭小妍 女性主義與中國文學 (臺北市 : 里仁書局)
7911997Seven Decades of Taiwan Literature: an Outline彭小妍 East Asian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Histories and Society / Culture and Literatures 313-21
7921996雪浪洪恩初探廖肇亨 漢學研究 第14卷第2期,頁35-57
7931996《甦醒的臺灣文學》序文──歷史的記憶甦醒時:戰前期臺灣文學研究對日本人的意義藤井省三著; 張季琳譯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第6卷第4期,頁87-94
7941996鄉音已改--自由民教育的比較觀余國藩著; 李奭學譯 人文中國學報 3期,頁1-17
7951996對氣學解釋的質疑-以王廷相為中心荒木見悟著; 廖肇亨譯 大陸雜誌 第93卷6期,頁1-12
7961996清詞名家論集葉嘉瑩; 陳邦炎撰; 林玫儀主持 台北市
7971996花間詞論集張以仁撰; 林玫儀主持 台北市
7981996樂府詩的套語楊玉成 王夢鷗教授九秩壽慶論文集 (臺北市:政治大學)
7991996How Not to Avoid Speaking - A Free Exposition of Dignaga's Apoha DoctrineHo, Chien-hsing Journal of Indian Philosophy 24(5), p.541-562
8001996〈日本的楊逵研究〉張季琳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第6卷第3期,頁77-87
8011996挪轉文體乾坤的孫悟空--金隄《尤利西斯》第十四章古體仿譯商榷李奭學 
8021996《詩傳大全》來源問題探究楊晉龍 明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8031996陳洵之詞學理論(附:各書引錄《海綃說詞》異同表)(1995年4月中研院文哲所籌備處及上海華東師大主辦詞學研討會論文)林玫儀 《詞學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市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8041996論姚際恆的學術風格蔡長林 姚際恆研究論集 (台北市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8051996和魂與漢學:斯文會及其學術活動史陳瑋芬 原學 5,368-383
8061996Writing Identity: Seven Decades of Taiwan LiteraturePeng, Hsiao-Yen 
8071996詩經說約 (一至五冊)(明)顧夢麟著; 蔣秋華導言 台北市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8081996臺靜農先生珍藏書札.一 (所收為陳獨秀信件詩文)陳獨秀著; 臺靜農先生遺稿及珍藏書札編輯小組編輯; 林玫儀合編 台北市
8091996姚際恆研究論集 (上、中、下)林慶彰 ; 蔣秋華編 台北市
8101996認同、情慾與語言-臺灣現代文學論集彭小妍 台北市
8111996詞學研討會論文集林玫儀 台北市
8121996明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林慶彰 ; 蔣秋華編 台北市
8131996鄭文焯手批夢窗詞吳文英著; 鄭文焯批校; 林玫儀編輯 台北市
8141996從啟蒙思想看梁啟超的小說理論及其侷限蔡長林 中國文學研究 第10期,頁135-150
8151996認同、族群與女性——臺灣文學七十年彭小妍 
8161996詩與存有:論陶淵明《飲酒‧其五》楊玉成 
8171996閱讀反應與彈詞小說的創作--清代女性敘事文學傳統建立之一隅胡曉真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8輯,頁305-364
8181996雜傳體志怪與史傳的關係──從文類觀點所作的考察劉苑如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8期,頁365-400
8191996論《詩傳大全》與《詩傳通釋》的差異楊晉龍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8期,頁105-146
8201996文學典律、種族階級與鄉土書寫--張我軍與臺灣新文學的起源彭小妍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8輯,頁147-174
8211996與謝正光先生論書評--讀「評孫著『陳子龍柳如是詩詞情緣』」有感李奭學 當代 第118期,頁147-152
8221996Mou Tsung-san und Kants Philosophie. Ein Beispiel für die Kant-Rezeption in ChinaLee, Ming-Huei Asiatische Studien (50), 85-92
8231996存心倫理學、責任倫理學與儒家思想李明輝 臺灣社會研究 第21輯,頁217-244
8241996女作家與傳世慾望--清代女性彈詞小說中的自傳性問題胡曉真 中國文學的多層面探討國際研討會會議論文集 (臺北 : 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系)
8251996漂泊與鄉土--張我軍逝世四十週年紀念論文集彭小妍 臺北市
8261996鄭文焯及其詞籍批校林玫儀 《鄭文焯手批夢窗詞》 (臺北市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8271996閱讀理論:拉康、德希達與克麗絲蒂娃導讀Payne, Michael著; 李奭學譯 台北
8281995「斯文學會」の形成と展開―明治期の漢學に關する一考察―陳瑋芬 中國哲學論集 21,86-100
8291995文學典律、種族階級與鄉土書寫--張我軍與臺灣新文學的起源彭小妍 
8301995李昂小說中的語言彭小妍 
8311995「寫實」與政治寓言彭小妍 
8321995北宋五子說理詩的淵源與特色林月惠 嘉義師院學報 第9輯,頁343-371
8331995論聶雙江「忽見心體」與羅念庵「徹悟仁體」之體驗——一種「現象學的描述」之理解林月惠 嘉義師院學報 第10輯,頁385-406
8341995女作家的情慾書寫與政治論述--解讀《迷園》彭小妍 中外文學 第24卷第5期,頁74-92
8351995〈五四的「新性道德」--女性情慾論述與建構民族國家〉彭小妍 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 第3輯,頁77-97
8361995才女徹夜未眠--清代婦女彈詞小說中的自我呈現胡曉真 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 第3輯,頁51-76
8371995雜傳體文類生成初探劉苑如 鵝湖 第241期,頁33-37
8381995良知學的轉折——聶雙江與羅念菴想之研究林月惠 國立台灣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414 p.
8391995詞學論著總目林玫儀主編 ; 曾純純; 張雁雯; 陳靜芳; 陳佩珊; 王雲玉編輯台北市
8401995二十七松堂集 (一至四冊)廖燕著; 林子雄; 林慶彰編 台北市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8411995中國現代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 民族國家論述—從晚清、五四到日據時代臺灣新文學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編委會主編; 胡曉真執行編輯 台北市
8421995乾嘉學術研究論著目錄 (1900-1993)林慶彰主編 ; 汪嘉玲; 游均晶; 侯美珍編輯台北市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8431995Sex Histories: Pornography or Sexology? Zhang Jingsheng’s Sexual RevolutionPeng, Hsiao-Yen 
8441995名花與賤業—清代與民初京劇的伶人文化胡曉真 歷史月刊 第86輯,頁123-129
8451995《續金瓶梅》—丁耀亢閱讀《金瓶梅》胡曉真 中外文學 第23卷第10期,頁84-101
8461995韻律分析在宋詞研究上之意義林玫儀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6期,頁57-172
8471995The New Woman: May Fourth Women’s Struggle for Self-Liberation彭小妍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6), 259-337
8481995What do we see? An Essay on Dignāga’s Concept of the Object of PerceptionHo, Chien-hsing University of Delhi.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8491995鄉村共同體:陶淵明《勸農詩》楊玉成 大陸雜誌 第90卷3期,頁1-12
8501995Die Autonomie des Herzens: Eine philosophische Deutung der ersten Hälfte von Meng-tzu 2A:2Lee, Ming-Huei Oriens Extremus 38(12), 7-16
8511995否定的美學: 法蘭克福學派的文學理論與文化批評楊小濱 臺北
8521995新譯元曲三百首林玫儀合撰 臺北市
8531995孟子思想的哲學探討李明輝主編 台北市
8541995張我軍的漂泊與鄉土彭小妍 張我軍逝世四十週年紀念集--漂泊與鄉土 (臺北市 :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8551995Zur Selbstkultivierung im frühen KonfuzianismusHeubel, Fabian Wolfgang Goethe-Universität, Frankfurt am Main, Sinologie
8561995略論牟宗三先生的康德學李明輝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5卷第2期,頁184-193
8571995康德的「歷史」概念李明輝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7輯,頁157-182
8581995異域詩話楊小濱 傾向 1996年秋季號
8591995張資平的戀愛小說彭小妍 民族國家論述--從晚清、五四到日據時代臺灣新文學 (臺北市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8601995論《全宋詞》中的若干問題(1994年11月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主辦第一屆宋代文學研討會論文)林玫儀 《第一屆宋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 (臺南市 : 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
8611995《詞學論著總目》前言(後收入《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6卷第4期,1996年12月,頁79-86)林玫儀 《詞學論著總目》 (臺北市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8621995作為外國文學的中國當代文學楊小濱 明報月刊 第359輯,頁54-55
8631995關於先鋒文學及其背景的理論提綱楊小濱 今天 第29輯,頁188-209
8641995沈從文選集(上、下)彭小妍 臺北市
8651995陳映真作品中的跨國企業--第三世界的後殖民論述彭小妍 臺灣的社會與文學 (臺北市 : 東大圖書公司)
8661995Some Poems of Flowers by Gong Zizhen嚴志雄 Yale Literary Magazine 7(2), 22-25
8671994女作家的情慾書寫與政治論述——解讀《迷園》彭小妍 
8681994《易傳.繫辭》之道德的形上學林月惠 嘉義師院學報 第8輯,頁231-250
8691994《酒國》:盛大的衰頹楊小濱 中外文學 頁175-186
8701994第一屆詞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編委會主編; 林玫儀召集人 ; 曾純純執行編輯台北市
8711994Sex as Politics: Contemporary Women Writers from TaiwanPeng, Hsiao-Yen 
8721994日本:從謎樣的對手到多面的性格--美國五十年間兩部日本研究專著之比較胡曉真 當代 第101輯,頁4-15
8731994清詞研究芻議林玫儀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4卷第3期,總15期,頁62-66
8741994Country and City Complex: A Study of Chen IngzhenPeng, Hsiao-Yen 
8751994王端淑詩論之評析──兼論其選詩標準林玫儀 《九州學刊》 第6卷第2期,總221期,頁1-21
8761994最近西方漢學界婦女文學史研究之評介胡曉真 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 第2輯,頁271-289
8771994族群書寫與民族卅國家:論原住民文學彭小妍 當代 頁48-63
8781994無聲之戀:沈從文的《神巫之愛》彭小妍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4輯,頁395-414
8791994姚際恒著作集 (一至六冊)姚際恆著; 林慶彰主編 台北市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8801994明末清初遺民逃禪之風研究廖肇亨 台灣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189 p.
8811994《論語.衛靈公篇》「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探義楊晉龍 中國文學研究 第8期,頁65-98
8821994本意尊聖、乃至疑偽--評介王汎森古《史辨運動的興起》〉蔡長林 國文天地 第107期,頁80-85
8831994清代今文學派發展的兩條路向蔡長林 經學研究論叢‧第一輯 (桃園縣 : 聖環書局)
8841994清代經今文學發展的兩條路向蔡長林 經學研究論叢 第1輯,頁227-255
8851994當代儒學之自我轉化李明輝 台北市
8861994日文版《殺夫》解說藤井省三著; 張季琳譯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第4卷第1期,頁153-166
8871994「四庫學」研究的反思楊晉龍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4期,頁349-394
8881994無聲之戀:沈從文的《神巫之愛》彭小妍 東京《野草•沈從文專輯》 第53輯,頁19-38
8891994Antithesis overcome: Shen Congwen’s Avant-Gardism and PrimitismPeng, Hsiao-Yen Harvard University,Department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219 p.
8901994崔適的經學思想研究蔡長林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班
8911994Gender and Sexuality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ese Literature and Society.彭小妍 Chinese Literature: Essays, Articles, and Reviews, (16), 176-177
8921994穿越陽光地帶楊小濱 台北
8931994Das Problem des Moralischen Gefuhls in der Entwicklung der Kantischen Ethik (康德倫理學發展中的道德情感問題 德文本)Lee, Ming-huei Taipei
8941994全宋詞韻譜初編林玫儀 臺北
8951994詞學新詮林玫儀 臺北市
8961994Antithesis overcome : Shen Congwen’s avant-gardism and primitivism (沈從文的前衛風格與原始精神 英文本)Peng, Hsiao-yen Taipei
8971994七○年代鄉土文學論戰彭小妍 臺灣經驗(二)--社會文化篇 (臺北 : 東大圖書公司)
8981994Maoist Discourse, Trauma and Chinese Avant-Garde Literature.Yang, Xiaobin American Imago Vol. 51, No. 2 (Autumn 1994). p.  229-245
8991994當代新儒家的道統論李明輝 鵝湖月刊 第224輯,頁1-11
9001994康德倫理學與孟子道德思考之重建李明輝 台北市
9011994從康德的實踐哲學論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說李明輝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4輯,頁415-440
9021994《第一屆詞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導言林玫儀 《第一屆詞學國際研討會議論文集》 (臺北市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9031994瞿髯論詞絕句初探林玫儀 《第一屆詞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市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9041994存在的神話楊小濱 今天 第24輯,頁168-172
9051994晚唐迄北宋詞體演進與詞人風格孫康宜著; 李奭學譯 台北
9061994斷掌順娘彭小妍 臺北市
9071994英漢金融財務用語匯編嚴志雄 ; Cheung, Yat-Shing; Ngai, DanielHong Kong
9081993崔適論穀梁氏亦古文學的探討蔡長林 書目季刊 第27卷第3期,頁3-17
9091993Zhang Ziping’s Love StoriesPeng, Hsiao-Yen 
9101993中國先鋒文學與毛語的創傷楊小濱 二十一世紀 第20輯,頁44-51
9111993韓非思想的特色、精義與限制——由其非儒的論點談起林月惠 嘉義師院學報 第7輯,頁119-146
9121993Women’s Struggle for Self-liberation in Republican China: A Study of Three Female WritersPeng, Hsiao-Yen 
9131993日本研究經學論著目錄林慶彰主編 ; 馮曉庭; 許維萍; 大藪久枝; 橋本秀美編輯台北市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9141993烽火行—中國抗日戰爭裡的奧登與依修伍李奭學 聯合文學 第9卷第9期,頁110-119
9151993師院四書教學之探討林月惠 教學研究專刊(一) (嘉義師院語教系) 頁49-55
9161993日本語基本單語笠原美智子; 張季琳 東京
9171993王士禎在《四庫全書總目》中的地位初探楊晉龍 中國文學研究 第7期,頁1-31
9181993欲去欲住終如何──試論杜牧詩中的矛盾心境廖肇亨 中國文學研究 第7輯,頁186-200
9191993國際朱子學會議論文集 (上、下)鍾彩鈞編 台北市
9201993明清詩媛與女子才德觀孫康宜著; 李奭學譯 中外文學 第21卷第11期,頁52-81
9211993企業烏托邦的幻滅:茅盾《子夜》中的階級鬥爭彭小妍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3輯,頁291-309
9221993神統與聖統:鄭玄王肅感生說異解探義楊晉龍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3期,頁487-526
9231993陶淵明死亡的態度的再省思──以「自祭文」為中心的討論廖肇亨 中外文學 第21卷第10期,頁127-142
9241993臺靜農先生輯存遺稿臺靜農著; 中國文哲所編委會; 林玫儀合編 台北市
9251993從對時文的態度試析袁宏道的文學批評理念蔡長林 道南文學 第12期,頁291-319
9261993陶淵明文學研究──語言與民俗禮儀的綜合分析楊玉成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340 p.
9271993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s of heaven and of man in the philosophy of Chu Hsi (朱子天人觀的發展 英文本)Chung, Tsai-chun Taipei
9281993巴金文體與主題的實驗彭小妍 巴金文集.第9卷 (臺北市 : 遠流出版社)
9291993The Effaced Past: Natural Imagery and Metahistory in the Huai-kuYang, Xiaobin Asian Culture Quarterly Vol. XXI No. 3 (Autumn 1993). p.52-67
9301993牟宗三思想中的儒家與康德李明輝 鵝湖學誌 第10輯,頁57-90
9311993背景資料對詩詞欣賞之助益林玫儀 
9321993牟宗三哲學中的「物自身」概念李明輝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3輯,頁547-574
9331993當代儒學之自我轉化李明輝 鵝湖學誌 第11輯,頁53-74
9341993《酒國》:盛大的衰頹楊小濱 中外文學 23.6 (11月), 頁175-86
9351993超越寫實彭小妍 臺北市
9361993政治的修辭:中國先鋒文學中的反諷楊小濱 今天 第22輯,頁243-249
9371993詞學導讀林玫儀 《國學導讀.第四冊》 (臺北市 : 三民書局)
9381993論稼軒的家庭角色(1992年4月海南大學主辦第三屆辛棄疾研究國際會議論文)林玫儀 《王叔岷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 (臺北市 : 大安出版社)
9391993反思八十年代文化熱楊小濱 知識分子 夏季號,頁33-36
9401992Aiqing yu lijiao zhijian: Zhongxi caizijiaren xiaoshuo (Between love and decorum: on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Sentimental Novel)Peng, Hsiao-yen China Times, China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9411992Review of Jiang Shaoyu, Tangshi yuyan yanjiu 唐詩語言研究嚴志雄 Chinese Literature: Essays, Articles, Reviews, (14), 181-182
9421992聶雙江「歸寂說」之衡定——以王陽明思想為理論判準的說明林月惠 嘉義師院學報 第6輯,頁275-316
9431992楊慎研究資料彙編 (上、下)林慶彰 ; 賈順先編台北市
9441992山水儀式:陶淵明遊斜川詩的多層次分析楊玉成 政大學報 第65期,頁1-34
9451992論東坡〈念奴嬌〉赤壁詞之破法林玫儀 《中國語文通訊》 第19期,頁35-38
9461992性啟蒙與自我的解放:「性博士」張競生與五四的色慾小說彭小妍 當代 第76輯,頁32-49
9471992論晚清四大詞家在詞學上的貢獻林玫儀 《詞學》 第9輯,頁148-173
9481992四塊玉──秦觀詞四闋(其四):飛紅萬點愁如海林玫儀 《國文天地》 第7卷第12期,頁52-55
9491992晦翁翰墨林天祥; 蔣秋華編 台北市
9501992中國文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鍾彩鈞編 台北市
9511992The Country Literature and Modernism Debate During the 1970sPeng, Hsiao-Yen 
9521992Ta shi ge ruonyuzi (She is a weak female)Peng, Hsiao-yen China Times,  China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9531992Eros and Self-Liberation: A Study of the Notorious Dr. Sex and May Fourth Erotic FictionPeng, Hsiao-Yen 
9541992稼軒壽詞析論(附錄:1.稼軒壽詞總目;2.稼軒壽詞分調統計表)林玫儀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2期,頁275-289(附錄:1.稼軒壽詞總目,頁286-287;2.稼軒壽詞分調統計表,頁288)
9551992階級鬥爭與女性意識的覺醒: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無政府主義烏托邦理念彭小妍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2輯,頁353-382
9561992淺論《學究新談》的教育思想楊晉龍 第四屆所友論文發表會論文集 (高雄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9571992“Qinhuai hopan” (On Beside the Qinhuai River)彭小妍 China Times Book Review
9581992屈翁山〈詠史詩試解嚴志雄 大陸雜誌 第84卷第1期,頁5-13
9591992Shen Congwen de Alisi Zhongguo youji: tonghua huo xieshi? Jianlun wusi xiaoshuo xingshi de liubian (Shen Congwen’s Alice’s Travel in China: fantastic or realistic? On the trnasformation of May Fourth novelistic form)彭小妍 Zhongguo wenzhe yenjiu zhi huigu yu zhanwang lunwenji (The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of the studies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collected essays) 221-251
9601992沈從文的《阿麗思中國遊記》:童話或寫實?彭小妍 中國文哲研究之回顧與展望論文集 (臺北市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9611992康德的「根本惡」說──兼與孟子的性善說相比較李明輝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2輯,頁325-352
9621992藝術-否定-社會:法蘭克福學派的美學理論楊小濱 外國美學 第九輯
9631992詞學研究之回顧與展望(1990年12月中研院文哲所籌備處主辦中國文哲研究的回顧與前瞻學術討論會論文)林玫儀 《中國文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論文集》 (臺北市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9641992陳子龍柳如是詩詞情緣孫康宜著; 李奭學譯 台北、西安
9651991Nyuxing zhu’i: Nyuyunandou hu? (Feminism: the struggle between man and woman?)Peng, Hsiao-yen China Times, China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9661991“Hongfen” (On Red powder)彭小妍 China Times Book Review
9671991蘇軾與詞體地位的提升孫康宜著; 李奭學譯 中外文學 20卷6期,頁137-180
9681991中國沒有哲學嗎?──與費德西先生論「中國哲學」李明輝 當代 第66輯,頁142-149
9691991虛構的石頭與石頭的虛構﹣﹣論「紅樓夢」的語言對應性及宗教象徵系統余國藩著; 李奭學譯 中外文學 第20卷第5期,頁9-43
9701991鄭因百師的詞學林玫儀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1卷第3期,總3期,頁104-108
9711991柳永與慢詞的形成孫康宜著; 李奭學譯 中外文學 第20卷第1期,頁34-80
9721991王琰の生涯張季琳 竹田晃教授退官記念東アジア文化論叢 (東京 : 汲古書院)
9731991我所認識的鄭因百老師(附錄:鄭因百先生重要專著目錄)林玫儀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1卷第2期,總2期,頁79-86
9741991朝向詞藝傳統的建立--論溫庭筠與韋莊的詞孫康宜著; 李奭學譯 中外文學 19卷12期,頁47-74
9751991追尋烏托邦的屐痕--西洋上古文史裏的烏托邦思想李奭學 當代 第61期,頁32-43
9761991追尋烏托邦的屐痕—西洋上古文史裏的烏托邦思想李奭學 當代 第61期,頁32-43
9771991孔子和《易》的關係楊晉龍 中國文學研究 第5期,頁1-15
9781991李煜與小令的全盛期孫康宜著; 李奭學譯 中外文學 19卷11期,頁75-115
9791991「對話寫作」之探討林月惠 教師之友(嘉義師院) 第32卷第2期,頁15-20
9801991詞源新譚孫康宜著; 李奭學譯 中外文學 19卷10期,頁4-32
9811991從「巧奪天工」到「諧和自然」—中國園林藝術對西方文學的影響李奭學 當代 第59期,頁92-109
9821991秦觀千秋歲詞賞析林玫儀 《華文世界》 第59期(1991年3月),頁59-61
9831991沈從文的烏托邦世界:苗族故事及鄉土故事研究彭小妍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1輯,頁385-411
9841991貝原益軒における気の思想張文朝 日本大阪大學, 日本學科
9851991情僧浮沉錄﹣﹣論「石頭記」的佛教色彩余國藩著; 李奭學譯 中外文學 第19卷第8期,頁34-69
9861991儒學與現代意識李明輝 臺北
9871991歷史與目的李明輝 臺灣社會研究 1990年春季號 (實際出版於1991年),頁195-213
9881991詞的韻律與節奏(下)林玫儀 《中華詩學》 第8卷第3期(1991年春季),頁4-10
9891991研究敦煌曲子詞之省思(1990年7月漢學研究中心主辦第二屆敦煌學國際研討會論文)林玫儀 《第二屆敦煌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市 : 漢學研究中心)
9901991中西文學因緣李奭學 台北
9911990屈翁山《翁山詩外》版本考略嚴志雄 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 第23卷第2期,頁197-212
9921990文學上的「傳記」李奭學 當代 第55期,頁54-62
9931990紅樓夢裏的自我與家庭﹣﹣林黛玉悲劇形象新論余國藩著; 李奭學譯 中外文學 第19卷第6期,頁87-122
9941990荀子〈樂論〉美學思想的衡定林月惠 嘉義師院學報 第4輯,頁125-145
9951990欲望法輪--以《紅樓夢》與《西遊記》為例李奭學 當代 第52期,頁32-39
9961990欲望法輪—以《紅樓夢》與《西遊記》為例李奭學 當代 第52期,頁32-39
9971990岳飛〈滿江紅〉詞再論林玫儀 《淡江學報》 第29期,頁83-95
9981990希臘寓言與明末天主教東傳初探李奭學 中外文學 第19卷第1期,頁131-157
9991990蔡元培、張元濟往來書札蔡元培; 張元濟著; 林慶彰編 台北市
10001990子貢經學蠡測楊晉龍 中國文學研究 第4期,頁69-82
  • 1
  • 2
  • 3
  • 4

 
Explore by
  • Academic & Publications
  • Organizations
  • Researchers
  • Research Outputs
  • Projects
Build with DSpace-CRIS - Extension maintained and optimized by Logo 4SCIENCE Feedback